【摘 要】提高初中生寫作能力要激發興趣,培養自信心;要廣泛閱讀,積累豐富詞匯;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捕捉寫作素材;要進行作文序列訓練;要培養自改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寫作能力;作文;探討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清楚地提出了中學寫作應達到的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普遍較差,他們常常會因無材料可寫或無處著手,導致作文內容貧乏、邏輯混亂等。教學中雖然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作文教學,但總是不盡人意。如何真正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廣大語文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我認為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每個教師應依據課標精神,在改變教學觀念的前提下,更新作文教學觀念,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作文教學方式,多渠道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要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要切實開展好以下工作:
一、激發興趣,培養自信心,讓學生樂于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首先要讓學生樂于作文。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寫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們要重在培養他們信心,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產生喜歡寫作文的動力。
為激發興趣,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學生走出課堂,開闊視野、感受生活,如游覽家鄉的鳳凰山、花燈廣場、傳燈寺、洪安邊城等,而后讓學生訴說活動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活動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說話水平,也充實了學生的寫作內容,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寫作興趣在學生的潛意識中逐漸產生。
二、廣泛閱讀,積累豐富詞匯
學生閱讀量少,自然知識面窄,詞匯貧乏,所以表達不具體,不生動。寫起文章來,內容空乏,沒有情感。要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就必須重視指導學生的閱讀,以讀促寫,讓學生從閱讀中吸取寫作養分,激起情感,生發靈感,掌握寫作文時所必需的方法與技能,蓄積寫作動力。學生生活的圈子比較狹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自由發展,我清楚地了解,沒有生活就沒有寫作的素材。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寫作的素材,我具體是這樣做的:
我要求學生在學習之余多讀課外書籍,為此,我特意為學生訂閱了《初中生優秀作文》、《青年文摘》、《讀者》等雜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購買課外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我還讓每位學生捐出自己一至兩本,建立班級圖書角,使學生在課余或課外時間能互相傳閱、互相交流。同時,我還根據單元教學需要,從學校圖書館借來部分圖書供學生閱讀。這些措施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在閱讀中既豐富了詞匯,又潛移默化地受到寫作方法的熏陶。
我還要求學生把閱讀和摘抄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要求學生每周積累兩篇優美語句。有時安排學生分類積累:常用成語,俗語,諺語等,并且要求學生利用早晚自習以及假期把這些內容背下來,這樣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好詞佳句。
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捕捉寫作素材
要使作文真實、具體,需要搜集、積累大量的素材,而寫作的素材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要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搜集、積累素材的能力。葉圣陶曾說過:“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覺得有意思的就記,一句兩句也可以,幾百個字也可以,不勉強拉長,也不硬要縮短。總之,實事求是,說老實話,對自己負責。”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方法是:長期堅持寫周記。多年以來,我要求學生一直堅持寫周記,用心記下自己每周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作前,沒有做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命題,大膽選材,不拘形式寫自己想寫的內容,表達自己需要表達的情感。每期學生的課外練筆均達到了10000字以上。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學會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間,把豐富多彩的事物記下來。我常利用一些時間給學生介紹最近國內外發生的一些大事,如給學生介紹建國60年來秀山、重慶、祖國的巨大變化和偉大成就,給學生介紹重慶開展的大型活動,從而讓學生走進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從而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根據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求,根據學校要求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在活動中增長見識,獲得知識,受到啟迪。這樣才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除了激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寫作興趣外,還讓學生寫作時能言之有物,能寫出真實感人、內容豐富的作文。
四、進行作文序列訓練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認為應該進行序列訓練:
初一:我先給學生介紹寫作的有關知識
記敘文:靈活運用記敘描寫、議論、說明的表達方式。說明文: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采用恰當的說明順序;注意說明的方法。議論文:把握論點;恰當運用論據;運用正確的論證方法。
接著給學生介紹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一般寫作方法:讓學生掌握一般的寫作知識:文章要文從字順,層次分明,中心明確,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讓學生知道優秀作文“三字決”:切入小、立意深、內容新、結構巧、語言美、情感真。懂得如何審題、立意,如何謀篇布局,如何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等。
初二:主要給學生介紹寫作的技巧及方法
1.給學生介紹說明文、議論文的技巧及方法:
(1)有情有序記敘式;小標題指路式;
(2)細致生動描寫式;典型人物刻畫式;
……
2.給學生介紹寫好議論文的技巧與方法:
(1)列舉事實證明式;充分說理論證式;
(2)環環相扣分論點式;比較分析對比式。
3.給學生介紹寫好說明文的技巧與方法:抓特征生動說明式;試驗報告式。
4.其他技法:戲劇劇本演出式;獨辟蹊徑故事新編式;借遠喻今寓言式;心理測試式;詩文牽線搭橋式等。
5.話題作文入門:話題作文的審題、謀篇布局等。(從暑假開始進行分類別訓練)。
初三:主要進行話題作文訓練
分類別訓練:家庭、校園、社會生活;人生、理想、前途;環保等。
五、循序漸進,培養自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學中,進行長期的訓練必不可少,同時還必須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應循序漸進:
1.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會寫作文還得會改作文,如通過“推敲”一詞的由來,“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典故等,激起學生對自改作文的能力的重視。自改作文方式應多樣,通過互批互改,自批自改等形式激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給予學生展示自改作文成果的機會,通過原文與修改后作文的對比展示,激起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有了重視、興趣、信心,學生都會喜歡改作文。
2.教給自改作文的方法。首先,告訴學生作文規范修改的符號,這是修改作文的前提。其次,范文引路,集體修改。在學生完成作文之后,我先快速瀏覽學生習作,根據習作要求,指出優缺點,找出存在的共同問題,然后選擇一至二篇打印下來。用大屏幕展示,課堂上引導學生集體修改。然后再讓學生運用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我還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本組組長的帶領下,共同評改本組同學的作文。最后都要將學生的作文收上來再對學生批改情況再進行矯正、點評。通過自改、互改、培養了能力,又增加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作文是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是素質教育的有利陣地。我們應該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方式,使作文成為口頭說心頭,手頭寫口頭的真情流露,成為孩子們人際交流過程中的良好工具。
提高作文水平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遵循科學的指導方法,持之以恒,相信會有學生為上作文課而歡呼的一天。
(作者單位:重慶市秀山縣鳳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