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感是學好語文的一個要件,也是評價語文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培養學生駕馭語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具體來說,這種能力即是語感。初中階段語文教學已經走入生活,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雖然學生的生活體驗說不上豐富,但教師在對自身生活體驗中適當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和審美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會促進學生語文語感的養成。
【關鍵詞】語感;培養;能力
語文的學習過程,也是語言在意識中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們在波瀾壯闊的文學海洋里自由翱翔,自娛自樂。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那么,語感到底是什么?語感就是語文直覺思維能力的反映,是基于生活經驗通過聯想或想象產生的。它是對語言文學本質的反映,也是對語言文字想象、聯想思維的感知活動。兒童在識字過程時,只對語言文字有片斷的、模糊的理解,并不能連貫或深入地揭示其意義。因此,教師必須交給學生一把開啟語文知識寶庫的鑰匙,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心印象與生活中接近的,甚至相反的事物聯系起來,便能更準確地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正如魯迅所言:語感是經過“不斷地聽取、記住、分析、比較”這一理性活動而形成。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
一、在閱讀中培養語感
在閱讀中悟出語感,可以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意”的效果。巴金先生曾說過:“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出來,也會慢慢體會它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由此可見,讀是教學中最常見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教師講述一篇課文,大可不必分層分段,肢解分析,應讓學生多讀幾篇 ,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使其能進一步體會,并有所深入。為了達到此目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在教師帶讀時,配上音樂、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視其人,聞其聲,觀其行,同時揣摩教師的語氣,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及作者抒發的情和感。
其次,學生在自讀時注意與生活聯系,發揮想象理解課文。如課文《瀑布》最后一句:“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教學時,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煙”、“霧”、“塵”,再感受句式。語句上運用了三個比喻句,接著讓學生想想生活中下暴雨時的情景,雨打在屋頂上,許多水珠濺開,和著水氣,輕飄飄的像一層薄煙,白蒙蒙的又像霧,紛紛揚揚的又像塵土。然后注意,這兒連用了三個逗號,表示三個短句,讀時停頓要長些。最后,讓學生自讀,讀著讀著,一幅多彩多姿,水花飛濺的瀑布畫面出現了,學生深深地被陶醉了。課后,讓學生自配音樂,再次感悟作品的語言文字及情感。
二、在思考中培養語感
語感同聯想、想象有緊密的聯系,語感的培養是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有效途徑。以往教學都是緊扣詞語,看重字面理解,學生只知其表。我認為培養語感,應展開合理的聯想,才能使學生更深入地領會其內涵,體驗其情味。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和辭典是不夠的。”所以,注意引導,在比較和理解中培養語感顯得尤為重要。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第三自然段講夏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時,我讓學生“對比讀”,把原文中“封”、“浸”、“穿”改為“蓋”、“籠罩”、“射”。我先引導學生了解“封”的含義,封是嚴密蓋住 ,沒有一點空隙,而產生的原因是樹木長得旺盛,更好地突出了“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再引導學生想象森林與外界天空隔絕的樣子。接著,啟發學生大膽思考“封”的結果對晨霧和陽光帶來的影響。由于封的嚴密,霧一時無法散開,又加之霧又濃,就像水一樣把花草樹木都泡在水里,用“浸”更能體現霧大彌漫森林的感覺,從中理解晨霧“浸”與陽光“穿”是適合邏輯的,進而感受課文語句所表現的動態之美。再如,古詩《早發白帝城》,先讓學生理解字、詞、句,接著引導學生想象作者從白帝城出發到江陵縣,兩地路途遙遠,可只一天時間便可到達,可見船行駛之快。這樣有目的又有啟發性地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必然會逐步提高。
三、在情感中品味語感
深入理解詞句,領會情感和培養想象能力是循序漸進的,而后者卻是難點。學生理解詞句易,身臨其境去感知描繪的場景則難,領會作者深刻的意旨則更難。學生沒有“入境”,談何“入情”。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營造一個濃濃的語感情境。如,《早發白帝城》,先自由讀,再引導學生理解詞句,接著根據詩句意思自己體會情感,再次朗讀,當讀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時,有個學生提出:“詩人乘著小船順水而下,聽到兩岸傳來叫個不停的猿聲,這聲音聽起來凄慘,一路上應該是難熬的,可下句卻說小船很快駛過重重高山,不知用什么感情來讀?”我趁此及時介紹了詩人當時的背景,詩人被赦后的心情特別高興,覺得猿猴聲好聽,一路上都在給他解悶。然后創設情景,把自己看作詩人,給出一個片斷的開頭“我像一只脫籠的小鳥,恨不得立刻飛回家鄉。我乘上輕快的小船……”讓學生續寫路上所見所聞,這樣,學生便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感不僅能儲備語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能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作為一位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我明白培養良好的語文語感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語感的培養可以從平日的生活點點積累,可以在很多方面加強,如經常聽新聞,歌曲,看電影,以及保持每天都有一定的閱讀量。總的來說,只要年年日日時時堅持接觸,語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悟出來了。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仲愷區潼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