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為各種原因,小學的習作教學脫離了現實生活,把老師的東西強加給學生,過分地拔高要求,作文追求高大全的思想內容,追求不切實際的表達形式。結果,小學生的習作不符合現實生活,失去了兒童的純真,沒有表達孩子的真情實感,大話、假話、空話連篇,造成千文一面的新八股,小學生習作變成文字游戲,人、文嚴重分離,作文出現虛偽,學生在作文中丟棄了童真,迷失了自己。
一、真實——根植生活的沃土
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說:“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這源頭很密邇,很廣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這就是我的充實生活。”所有的文章都是從現實生活中來,反映真實生活的,小學生習作也一樣,它真正的本源是現實生活。因此習作教學要緊緊地與小學生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習作訓練要扎扎實實地建立在孩子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的基礎之上。把我們平日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的寫出來,敘述喜聞樂見的事情,刻畫具體可感的人物,描寫時時變化的風景,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好作文,首先要學會觀察生活,房前屋后種的花草,放學回家,觀察一下它的各種姿態,欣賞一下它輕輕搖曳的身影;草坪上,飛過一只美麗的蝴蝶,悄悄地跟過去觀察一下它那雙美麗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態,讓心情與蝴蝶一起飛……再者要學會留心生活,校長的講話,老師的講課,父母的叮囑,餐桌邊的閑聊,一陣風雨,一張照片,一個過客,一杯牛奶等等。只要用心體驗,生活就是你寫作的源泉,就會豐富你易于感動的心靈。
二、真仿——捕捉特定的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環境中產生。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更有引發作用。“情以物遷,情以辭發”,只有受到環境事物氣氛的感染時,人才能產生相應的情感,當內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時,便可以用文辭表達出來。因此,我除了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奇特的自然現象、積極的參與社會生活之外,還有意識地創造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我在班上組織了“語言描繪”、“實物演示”、“聲像渲染”、“生活再現”、“現場表演”等活動,把學生帶入特定的環境中,舉辦了《我是小編劇》、《我是小導游》、《今天我當家》、《雞媽媽愛蛋寶寶》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嘗試去扮演生活中的角色,這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使學生情感得以激發,不吐不快,這不僅是引導學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帶著感情去體驗和感受,以言其心聲,不為文造情。
三、真言——放飛爛漫的天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少年兒童有著非常爛漫的天性,無比純真的思想及非常活躍豐富的想象力。兒童總是少有顧忌,口無遮攔,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他們的作文是無忌童言的自然流淌,這些都是進行習作教學有利的先決條件和非常可貴的習作資源。寫作是個性化很強的創造性活動,因此我們的習作教學要千方百計利用孩子的特點,開發他們的靈性,張揚他們的個性,讓孩子縱情交流自己的心中所想,自由表達自己的認識感受,寫出“原汁原味”的率真有個性的作文來。我指導學生寫“我喜歡 ”的作文,在激趣、拓寬思路時同學爭先恐后發言,有講喜歡長輩的,有講喜歡小弟弟小表妹的,有講喜歡寵物,有講喜歡小玩藝,也有講喜歡活動,內容異采紛呈。但平時最活潑的文體委員今天卻坐在那兒忸怩不安一言不發。我一問,她竟悄悄地說她不好意思說。我很納悶就讓她悄悄告訴我。她竟說她喜歡她的同桌小楠楠,但說出來又怕讓人笑話不知行不行。我見機采用婉轉的方法把這種情況設計成了一個議題讓大家討論,引起了同學的共鳴。同學們都大膽地寫自己最想寫的內容,盡情地表白自己天真的情感。結果那篇《我喜歡同桌小楠楠》寫得非常成功,文章從獨特的角度介紹了小男生楠楠可愛的外貌,憨厚幼稚的個性及執著認真的學習精神。由于小作者情感純潔真摯,書寫時文筆流暢,語言優美,就連結構也非常巧妙。事實證明,順應了童心,讓孩子真誠坦言,就能引爆了孩子們藏在內心深處純真的情感,就能使習作訓練煥發出生命的光華,這才真正體現了“習作追求真、善、美”的宗旨。
四、真情——不拘呆板的事實
習作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心智活動,作文是孩子們的精神產物。《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作文要求“感情真實”,表達“真情實感”。但是簡單的事實不一定能等同于真情。語文的習作雖然不能與文學創作完全相提并論,但從生活到作者的意識,到語言文字的表達乃至形成文章這兩者其中的規律是有相通的。這里面有生活的真實及藝術的真實。這藝術的真實即是建立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她來源于生活,經過加工,比生活更高,更能集中表達作者真情。所以如果孩子在習作中,只要表達的情感是真實的,我們對其內容就不必過分糾纏于呆板的事實。
一次我在聽我校的一位語文老師執教《童年趣事》一課時,有位女孩子就回憶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是在老家的院子里用鍋洗澡,一聽她介紹故事主題,全體同學一陣哄笑,他們都認為不可能。但這位老師沒有急著打斷孩子的發言,反而對孩子的這一趣聞表示出了極大好奇,等孩子把故事講完,全場的老師和同學都為女孩那獨具特色的童年趣事鼓起掌來。因此可見,我們在習作教學時,不但要保護孩子的這種純潔心靈的獨白,還應當鼓勵他們用多種手段表達自己最真實、最真切的情感,讓學生在習作中具有更廣闊的空間,讓學生的作品更具靈性。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小學習作訓練是孩子們學會表達開啟心扉的開端。小學習作教學務必要緊緊抓住其靈魂——求真,情到真處文自成,讓學生釋放童真,靈性飛揚。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小官莊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