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的關鍵在于促進知識遷移,使學生將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要做到這一點,要強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學,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系統化;要設計變式練習,以促進學生知識遷移的擴展和精煉;要鼓勵類比聯想,以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的正向遷移。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化學;知識遷移
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幫助學生掌握新知、技能與科學的行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將所獲取的知識、技能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也就是說要形成有效的主動的知識遷移。新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體現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基礎性,注重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為學生的科學素養的發展和高中階段打下必備的基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學生固有生活經驗、思維定勢及化學知識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固有的知識經驗往往并未對新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甚至會起到消極的干擾作用,成為知識遷移的障礙。就此,筆者僅聯系自身教學實踐中的若干心得,就化學教學中的知識遷移教學策略略作探討。
一、強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學,促進認知結構系統化
“領會基本的原理與觀念,是實現適當訓練遷移的基礎。”新課標下的高中化學教材中的知識體系以主題為單元,不同的章節知識點之間具有相對獨立的特征,但主題之間又存在有前后銜接與內在邏輯的聯系。要將先前的學習與后繼學習緊密銜接起來,其基礎就在于強調化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學習,關鍵是要指導學生識別概念或事物的最關鍵特征,并將其應用于大量的類似或同類問題而實現遷移。
以“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一節的教學為例,在利用演示實驗證明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并總結得出勒沙特列原理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回顧此前所學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實現“逆向遷移”,如復習氛水的分子和離子組成成分,Fe2+的還原性與Fe3+的氧化性及二者間相互轉化條件等等。另一方面,把握不同章節的化學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間的內在邏輯,又可以使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化學概念來組織新的學習,即構成所謂的“順向遷移”。比如:烴類、烴的衍生物、糖類和蛋白質等知識點,就分布在不同的知識模塊或單元主題中,但其結構和性質卻具有共同之處,且能夠相互轉化。由此,教師就可以利用概念圖的形式,將烴和烴的衍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見圖1)清晰地展現出來,如①CH2=CH2+H2—?邛CH3CH3通過逐步的解析、回顧,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在反復學習中構筑起系統化、網絡化的認知結構,更深刻地理解專題內容。
二、設計變式練習,促進學生知識遷移的擴展和精煉
知識遷移教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去情境化”的學習模式,將不同的應用情境代入教學,使學生從不同情境的知識應用中,對化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變式練習,簡單地說,就是要通過不斷變換材料的呈現形式,在幫助學生明確、掌握事物本質特征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熟悉如何變換思考問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試劑杯內有40ml 1mol/L AlCl3溶液,逐滴加入1mol/L KOH溶液,當KOH溶液加入多少時,沉淀物最多?何時沉淀物消失?該題就可以變式為以下類型:①請用圖解法求解。②如試劑杯內為KAlO2溶液,沉淀物會有什么變化?③含有a mol Al3+的A溶液和b mol AlO2-的B溶液中的鋁元素均轉化為Al(OH)3沉淀,請求解。通過這些的變式訓練,學生不僅可以在頭腦中形成相關化學圖景并根據問題的變化將相關條件聚合在一起,從中尋找出恰當的解決方法,也能夠更有效地促進知識遷移的擴展和精煉。
三、鼓勵類比聯想,促進化學知識的正向遷移
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在不同應用情境下的知識運用能力,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化學知識中的“共同要素”,無疑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認知結構質量,促進知識遷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從類比聯想提煉出同類問題的共同本質或普遍規律,并從普遍性規律中發現個別事物的特殊性,做到“舉三反一”、“舉一反三”。
類比聯想的知識遷移方法有多種,可以采用系統類比、正反類比及新舊類比等多種形式。其中,系統類比通常用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學習。比如:從所學的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溶解平衡等狀態比較中,我們可以發現平衡的一般原理是:同一體系內,兩種相對立的變化同時以相同速率進行時,此體系會達到平衡狀態;從不同平衡狀態間的比較又可以發現,三者之間又有所區別,這就是所謂的“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從反復的對比中,可以幫助學生把知識學活,從“質”上弄清所學內容。又比如新舊類比,在有機化學中學習實驗室制甲烷時,就可以聯系制氧氣、氨氣等實驗方法,“縱向比較”其實驗步驟,“橫向比較”制備氣體的兩大類型裝置,再聯系相關反應原理掌握,推而廣之,自然就能全面的掌握中學階段所有制取氣體的實驗方法了。
總之,促使化學知識的有效遷移并不僅僅是教學策略的問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給以恰當的點撥、適度的訓練,多管齊下,才能保證知識遷移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有明.對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教學的探討[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2)
[3]馮宇.普通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來自山西新課程實驗區的調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
[4]鐘秋慧.在化學教學中如何促進知識遷移[J].教學研究,2009(5)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龍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