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教學,即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典型情境,將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融合,以達到幫助學生感悟教材、理解教材,促使他們心智水平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喚起學生的認知熱情,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最終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那么,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創設情境,從而展現語文課堂的魅力呢?
一、選用恰當圖片,開啟課堂情境
視覺在人的各種感覺中是來得最快也最準確的一種,它也是給人最直接的一種感覺。語文課堂上,教師如果能結合教學需要,準備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畫面,并能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呈現出來,可以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新課導入時,通過及時的展示圖片,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功效,從而營造出與課堂目標相對應的情境,奠定一堂好課的基礎。如在教學當代作家吳功正的《阿里山紀行》時,我給學生展示了一張阿里山風光旖旎的圖片:清澈的水潭,靜謐的林區,厚密的青苔,無際的森林,神奇的神木等,通過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盡情的欣賞,從而使學生產生了美的體驗,在內心深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教師呈現課題:阿里山是寶島臺灣美麗的一座山,那里風景秀美,讓人流連忘返,令人心馳神往,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阿里山,領略那里的山山水水。從而導入課文,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和領會。
二、巧用音樂手段,渲染文本情境
音樂的作用是微妙的,其力量也是巨大的,它能夠在給人以豐富美感的同時,于無形之中撥動人的心弦,觸發人的情感。因此,很多時候,音樂相對于其他任何形式的語言都更有效,它以其獨特的旋律、節奏將欣賞者自然帶入情境中。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音樂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情境渲染的方式,尤其是教材中那些優美的散文、詩詞的教學,教師如能給其配上恰當的音樂,不僅能給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氣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通過這種藝術的手段,營造出娛情悅智的氛圍,讓學生如臨其境。如我在教學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一節內容時,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歌壇天后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讓學生在柔美的歌聲中邊聽邊結合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想象表達各自心中的感受。接著,我再通過展示一些明月的畫面,讓學生體會作者那種身處異鄉不得志的孤獨和彷徨,體會一個滿腔才華卻郁郁不能施展的傷感。這不僅渲染了濃厚的藝術氛圍,更激發和催生了學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學生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當然,借助音樂手段創設情境,并非僅僅是停留在播放幾首歌曲的層面,師生即興彈奏或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實際上,這更能激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認同,吸引學生走進文章的情境。尤其是教學古典詩詞時,通過播放或彈奏樂曲,再現課文情境,伴隨著悠揚舒緩的音樂,學生仿佛穿越歷史的時空,回到了遠古時代,與古人對話,從而充分感受了古典詩歌的意蘊深遠和豐富內涵。
三、引導學生表演,親身體會情境
初中學生好奇好動,童心未泯,他們對游戲、表演等活動興趣濃厚,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給學生創設表演情境,更能讓學生體會作品中人物的內心,使他們感悟作品的內涵。特別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童話和寓言,其中語言豐富,思想情感變化跌宕,都是適合表演的素材。教師在課前要求學生對教材進行改編,在課堂中再通過角色扮演將故事情景進行再現,不僅會拉近文章中的人物與自身的心理距離,加深對人物內心的理解,生成情感體驗,更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其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在教學八年級下冊《變色龍》這篇課文時,我安排學生進行表演,有扮演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有扮演警察葉爾迪陵的,有扮演首飾匠赫留金的。學生們煞有介事、有板有眼的表演,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將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同時深化了學生對文章中人物內心的把握,領會了人物的精神實質。
四、注重示范引領,真情浸潤情境
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提高人的感知,使情境變得鮮活多姿。語文課堂的語言不僅包括教師的講解、學生的回答,更應涵蓋師生對文本的真情誦讀。只有通過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朗讀課文,使學生的主觀感受得以強化,從而激起情感,才能將自己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真切的把握文章的實質。心理研究證明,真情實感,聲情并茂的朗誦能將作品潛在的情愫和師生的理解及感受有機融合,轉變為撥動人心靈之弦的聲音意象,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模仿階段,他們的心理和分辨能力都還不成熟,對誦讀也尚未形成準確的定位,教師的引導、示范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有在范讀時,將范讀的技巧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轉達給學生,才能使學生不斷進步。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我采用一種深沉厚重的感情基調來進行范讀,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背影如山、父愛如天的人間大愛,從而體會父子之間相互牽掛、彼此關愛的情懷。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情境創設,通過不同的視角刺激學生的多維感官,增強學生對語文文本的感知,提升思維能力,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初中語文課堂煥發迷人的光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