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是新課程背景下,體現高中生物新課改理念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立足現實,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在認知、技術、情感三方面協調發展,切不可走形式化路線,從而喪失了情境教學的意義。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談了幾點自己的建議,這對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中生物;情境創設;課堂教學;教學理念
高中生物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在教學中要重視“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親歷思考與探究的過程。而“情”“境”交融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這一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情境創設已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關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與嘗試,努力讓情境的創設不僅僅存在于課堂的引入,而是充滿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為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服務。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
新時期的教育理論提出:“學生的發展是在真實的生活中實現的,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活動與需要。”當代生物科技飛速發展,它正改變著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個人等方面遇到的許多問題都與生物有關,因此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情境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獲取知識的轉變。
為了實現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的目的。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來創設生活情境:一是努力挖掘學生與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二是與學生交流討論這些生活經驗;三是引導學生一起驗證生活經驗;四是總結歸納生活經驗中所蘊含的生物科學原理,并以此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例如,學習“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這一內容時,在講完厭氧型中的乳酸菌之后,我以酸奶為例,讓吃過酸奶的同學講講自己的感受,并讓學生回去以后,仔細品嘗在保質期內的酸奶,注意是“酸奶”而不是“優酸乳”,然后觀察正常的酸奶其包裝盒是不會鼓起來的,這是為什么呢?最后經過大家的討論得出酸奶的生產就利用了乳酸菌的新陳代謝這一生物原理。又如,在學習“植物對水分的吸收與利用”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思考植物是如何“喝水”的?在移栽植物的時候為什么要去掉部分枝葉呢?在了解了滲透作用原理后,讓學生討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利用了這一原理。
由此可見,利用生活實際來創設生物教學情境,是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的,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生物,認識到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生物學習中去。
二、創設探究式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式情境教學是一種集實踐性、直觀性、綜合性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是從問題情境出發,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探究式情境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性,而教師在整個探究教學的過程中,起到的則是催化劑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學“基因工程的基本內容”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幾種生物的不同性狀。比如:青霉菌,能夠產生青霉素這一抗生素;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蠶,可以吐絲等等。這三種生物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性狀,而這些性狀就是基因特異性的表達結果。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探究情境:人們能否利用禾本科植物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能否利用微生物生產出供人類使用的胰島素、干擾素等藥物,這不僅可以節省人力,簡化生產,還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一設想能否實現呢?其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家們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創立了一門能夠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術,即基因工程。通過具體實例引入的探究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激勵學生思考,從而順利的引入新課。
三、加強實驗情境教學與教學有效性的整合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與實驗有關的內容,而由于中學實驗條件的有限,大多數實驗還不能設計為學生實驗,因此只有通過演示實驗的擴展來彌補這一缺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加強教學有效性的整合。
例如,在講授光合作用的發現中,為證明其產物與條件時,我向學生演示了薩克斯在1864年做的一個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實驗前我做了一些課前處理,先將天竺葵在黑暗處放一天,然后將天竺葵的葉子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培養了一段時間。課堂演示實驗時,我先向學生講述了前期的處理過程,再進行演示,將天竺葵的葉子用水浴加熱法進行處理,以去除葉子中的葉綠素,然后往處理后的葉子上滴加碘酒,這時學生可以觀察到曝光的部位變成了藍色,而遮光的部分則不變色。接著,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將天竺葵進行一天暗處理的目的是什么?將其葉子一半遮光,一半曝光,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其實驗現象又說明了什么?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后,得出:暗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消耗葉子中原有的淀粉,一半遮光與一半曝光的目的是為了對比觀察,其實驗結果說明了葉子在光合作用下產生了淀粉,與此同時也證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通過實驗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實驗現象,并從現象中分析其生物的本質和原理,這種教學方式擺脫了傳統的一味灌輸知識的做法,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真正實現了新課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學是體現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需明確創設情境的目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創造性因素,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創造出富有變化,激發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孔凡成.情境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J].教育評論,2005,1
[2]范安平,吳長庚.論課堂創新教學情境的創設[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06)
(作者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