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結合英語新課程教學實踐,介紹了運用教師期望效應,轉變初中英語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教育研究,以積累經(jīng)驗,探討學因生轉化的普遍規(guī)律。
【關鍵詞】初中英語;期望效應;學困生;轉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把“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轉化學習困難學生是英語教師取得最大化整體教學效益的關鍵。下面結合教育實踐案例,就教師期望效應在轉變初中英語學困生中的運用作一探討。
一、關于教師期望效應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研究證明: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期待心理會在師生教學活動中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效應,這稱之為“教師期望效應”(expectancy effect of teacher ),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當教師以期待的心情對待學生時,既可消除教師在教學中的急躁心理,和諧教學雙方的情緒;又可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和鼓勵,緩解心理緊張,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形成持續(xù)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期望效應也可運用于對學困生的轉化。如果我們對某學困生寄予很大的期望并通過各種方式將這種期待傳遞給他們,就可使他們的學業(yè)朝著教師期望的目標發(fā)展,最終擺脫學困生的行列。
二、教師期望效應的個案教育研究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
王某,男,15歲,來自貴陽,父母離異,從小和姑媽生活,使他養(yǎng)成了察顏觀色,陽奉陰違的壞習慣。小學畢業(yè)后親生母親爭取到了撫養(yǎng)權,把他帶在身邊,就讀于本校。入學時,教師一致認為他是個好學生,班主任還委任他為臨時班長。在入學摸底考試中,數(shù)學成績全班第一,但英語成績37分卻是全班倒數(shù)第一(全班平均90.5分)。
(二)第一階段研究:分析學困原因,重樹學習信心
筆者通過和王某促膝談心,讓其真切地感受到教師期待他改變英語學習現(xiàn)狀,以樹立班長威信的良好愿望。王某也暢所欲言,談了真心話。原來他認為英語是一門副科,學好學差一個樣,所以在貴陽上學時基本沒學過英語。暑假里找過家教,專門補習英語,但因基礎差,補課缺乏系統(tǒng)性,效果不理想。筆者和王某一起分析了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
一是學習動機不明確,很難糾正英語是副科、學了沒用的觀念。所以英語學習馬虎敷衍,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更談不上學習的動力。
二是學習基礎差,跟不上全班學生學習的進度。所以上課抱著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經(jīng)常開小差,甚至睡覺,不管老師所云。
三是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提不起學習興趣。從學習來看,王某的智商并不低,只是從小缺少雙親的關愛,情商有些阻礙,所以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和習慣,不喜歡學習英語。
在了解情況后,筆者制定了針對性的教育計劃,運用教師期望效應進行心理干預,使其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明確英語學習動機,建立英語學習目標,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重樹英語學習自信。
(三)第二階段研究:運用期望效應,轉變學習態(tài)度
筆者以教師期望效應為指導,在語言、行為舉止和心理等方面對其進行干預,使其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他學好英語寄予殷切期望,充滿信心。
1.教師盡量用溫暖的語言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在交流溝通中起重要作用。溫暖的語言給人以親切的感覺,筆者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王同學,你看你的數(shù)學學得這么好,說明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英語只是暫時落后一點,只要你用心努力,持之以恒,老師相信你很快就會趕上同學的!”教師在對其肯定、鼓勵的同時,還溫馨提示和積極糾正其錯誤的想法,鼓勵其再接再厲,并及時找他談話,對其前一周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王同學,上周你上課積極性很高啊!”“王同學,英語默寫的正確率越來越高了,但不能驕傲哦!”“ 王同學刻苦鉆研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等。
2.教師以特殊的行為舉止培養(yǎng)其學習的興趣,樹立堅定的目標
行為舉止是人際交往的肢體語言,在交流溝通中有著微妙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特殊的行為舉止,不但能堅定學生學習的目標,提高其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幫助學困生走出心理陰影。例如,上課時有意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王某回答,以此讓他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使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給他展示自己的機會,促他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每當他回答正確時,總會投以贊許的目光并微笑著表揚一番。又如,因他作業(yè)的錯誤率很高,筆者都采取面批的方式。起先是逐道講解糾錯,見他悟性還較強,就加大自主學習的份量,改為教師指導學習方法下的自主改錯。再如,進入鞏固堅持階段后,面對經(jīng)常有的反復,如不按時完成課堂練習,不交家庭作業(yè),每次找不同理由撒謊等,筆者就主動和他媽媽聯(lián)系,在問清情況后,不厭其煩地找他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他改變撒謊的不良習慣,認真完成課后作業(yè)。
3.教師積極進行發(fā)揮英語學習潛能的心理暗示
如說一句讓其堅定信念的話“王同學,這次你數(shù)學又考第一了!真厲害,你把學習數(shù)學的勁頭放到英語上,肯定學得好!”“王同學,你做出的這道難題全班沒幾個人做出來,只要多花點功夫,你的英語肯定會和數(shù)學一樣好!”通過心理暗示,希望其能充分發(fā)揮學習潛能,以積極的心理來接受教師,接受英語,接受英語學習方法。
在對他傳遞期望效應后,筆者對其學習效果進行了評價。感到王某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一定轉變,學習信心有所增強,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提高。認識到了撒謊這一不良習氣會降低自己在同學中的威信,并下定決心逐步改正。作業(yè)的質量在改善,成績在一點點提高,考試終于擺脫了不及格,學習英語的信心一天比一天足。
(四)第三階段研究:完善研究策略,提高期望效果
1.繼續(xù)施加教師期望效應的影響
旨在堅定其學習目標,增強其學習信心,轉化其不良的學習習慣,糾正其錯誤的學習態(tài)度。確保其心理上能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近老師、信任老師,向老師吐露心聲。
2.讓其感受教師對他的信任
相互信任是進行深入交流的前提。筆者和王某的交往始終堅持真心待人,誠心交往。讓其感受到老師的真心、真誠、信任和期望。信任是相互的,教師信任學生,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從某種角度來看,王某是為筆者執(zhí)著的努力而感動,是因喜歡教英語的老師而對英語學習重新激起興趣。
3.家校互相配合共同督促
王某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而是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而形成的。所以在教育轉化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積極引導,而且要主動聯(lián)系家長,與家長共同督促、共同努力,為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而努力。
堅持一學期后,王某每天的默寫、作業(yè)、每周的背誦任務都完成得越來越好,英語成績穩(wěn)步上升,在期末考試中,英語取得103分的好成績(總分130分)。至此,在家長的配合下,期望效應在學困生的轉化中已初見成效。
三、教育反思
1.期望效應的實質是愛的情感的傳遞
學困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學困生常處于自卑與自尊的心理矛盾中,對教師的言行特別敏感。因此教師更應關愛學困生,要把愛的情感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他們,充分挖掘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發(fā)揮潛能,不斷提升追求成功的自我效能感。一旦他們感受到老師真摯的愛便會在感情上和學業(yè)上給以回報,進而激起對教師的好感和信賴,兩者交融貫通,便能產(chǎn)生教師期望效應的最佳成果。
2.教師期望效應對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師積極的、正面的期望效應能產(chǎn)生好的、向上的影響,反之,則會起相反的作用。所以,教師無論在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專業(yè)發(fā)展、教育教學水平上都要不斷提升自己,做學生的表率。教師對期望效應的研究和實踐,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具體行動,教師在努力影響和改變學生的同時,也在全面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這是師生一起發(fā)展、共同成長理念的最好體現(xiàn)。
3.教育教學模式的多樣性能提高教師期望效應的效果
單一的教育教學模式會引起學生的厭煩,甚至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學困生來說尤其是這樣。所以,教師要了解和分析不同學生的家庭情況、心理特征、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和策略,以爭取最大的教育效益。研究顯示,家校合作、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師之間的合作都能增強教師期望效應的傳遞。
4.教師期望效應的研究尚需繼續(xù)
由于受工作經(jīng)驗和專業(yè)水平的影響,對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心理狀況、情感態(tài)度及自身教學方法的認識尚不夠充分;另外,學習主體是有很大差異的,這只是個案研究的成果,有待通過個案研究成果的積累,找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