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及情感目標和價值觀方面,有著一定發(fā)展,語文課堂中教師會嘗試采用許多方法,然而一些教師僅僅追求了形式上的好課,導致了許多的無效教學行為的產(chǎn)生,反思這些無效行為,追問制約課堂教學的因素,對于構建高效課堂顯得尤為必要。
一、加強教材解讀,精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
備課,是教師課前的一個準備,教師有效性備課,是課堂質(zhì)量提高的前提,因而教師課前能否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把上課內(nèi)容備好,不僅對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手段,目前教師的備課常常存在這樣的問題,備課的方法是“復印”資料,重視教參教案,大多是不加選擇、不加思考的照搬照用,備課的目的是為了應付學校的常規(guī)教學檢查, “今年抄去年、明年抄今年”也就不足為奇了,許多教師視野狹窄,缺少創(chuàng)新,缺乏對新課程的理解和認識,特別是對新教材具有的導向性、建議性把握的不夠,不能及時準確的解讀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因而在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上,往往追求形式,浪費時間。這樣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不僅阻礙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還將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教材解讀是為教師“備教材”服務,要求教師對教材的內(nèi)容剖析,幫助教師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提高備課質(zhì)量。教材是教師備課、上好課的指路“航標”,教師備課前要對教材進行解讀,體會教材編寫者素材設置的目的和意圖,教材編寫者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教學經(jīng)驗,把不同素材編寫出來的,所以以往的純粹教素材,而不做深刻的挖掘,不去體驗編寫者想表述的方法思想和價值,以及如何實現(xiàn)這個價值。這些都是無效的備課,素材是什么,素材就是書上的課文,就是書上的習題,就是書上的插圖等,總之我們要看素材的背后是什么,體現(xiàn)的就是語文標準,把握住這個才是最關鍵的,這一過程是對教材的解讀,通俗的說就是備教材。有了準確的解讀,就能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深挖教材背后的思想的同時,可以用教師和學生喜歡的方式,再現(xiàn)價值,這一過程就是構造的過程,是教師打造高效課堂的必備手段。
二、精心預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精心預設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師在教學前要對本節(jié)課進行勾畫,這就是要確立精確的教學目標,通俗的講通過本節(jié)課目標的確立,你要把學生帶到哪里?怎樣把學生帶到那里去?這樣做你真的能把學生帶到那里嗎?教學目標是教學任務的核心,是在實際教學中師生所預期達到的一種教學效果和標準,所以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是成功一堂好課的前提。
理解對比記憶比直接記住結果更重要,語文知識由于面廣量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得不在課堂教學中,圍繞一個知識點或者幾個知識點進行講述,此時學生對于新知的理解還是比較清晰的,但是基于此教師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囿于時間所限,不敢太放手給學生自己歸納,大多選擇直接灌輸,因而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同學,對于舊知遺忘的很快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注意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則會使同學們能夠很好的記牢知識點。
三、突出學習的主體關注知識的生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fā)展的主體,現(xiàn)代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在探求新知過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獲取,在探究中發(fā)展。學生對知識的保持需要必要的習題來鞏固,通過對習題的處理,使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得到應用,同時也會使以前的知識得到重現(xiàn),這樣就可能給學生留下很多的思考空間,這種思考有時會與臨近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教師此時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問題的生成,幫助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收獲喜悅的同時感受知識結構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起到明一路、通一片的理解效果,從而使知識得到系統(tǒng)而整體的保持。
所以語文教學方式的確立必須以服務學生學習方式為目的,教師教學時要善于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xiàn)問題的生成和解決是課堂教學的歸宿。一個能夠體現(xiàn)“為學服務”的成功預設必然能夠達成學有所得的課堂效果。
四、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興趣增大容量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象、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記憶能力,特別是媒體教學能化靜為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避免了學生每天面對靜態(tài)呆板的課本和板書,難免枯燥乏味,這樣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場所。一些抽象的文章,通過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接受起來自然親切。如在講授《桃花源記》時我先展示課前制作的精美的桃花園圖片。先讓學生欣賞桃花美景圖片,再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桃花的美景,說說自己對所見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結合音樂、動畫與文章進入陶淵明的桃花園。學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桃花的景致美,又真正體悟到了文字的韻味美,也理解了陶淵明的感情變化。這樣一堂枯燥無味的說教課亦因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愉悅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首先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就必須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高閱讀量拓展了空間,擴大了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是傳統(tǒng)教學很難做到的。所以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無疑是一種高效率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既要重視教師的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過程,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高效課堂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努力,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會更快更好地走上優(yōu)質(zhì)、高效之路。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明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