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的理念提出了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這就要求教師們轉變角色,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而學生主動性的最大來源是興趣,有效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也只有使學生擁有興趣,才能夠切實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在出現以下情況時采用:
1.學生意見出現較大分歧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探討存在分歧的問題。比如,《我與父母交朋友》一課,有的學生認為,如果要與父母交朋友,就應該把對他們的意見提出來,因為朋友應該是平等的,而有的同學則認為,不應該把對父母的意見提出來,因為是父母千辛萬苦把我們養大,愛他們就應該聽他們的話。這種學生在課堂上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正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此時,應組成合作學習小組,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互相交流,共同探討。教師不應該在開始就簡單地下結論,而是應該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他們一起達到對正確觀點的認識。
2.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引向深入
這里以《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一課為例。如果老師在這個時候直入主題,對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原因和意義做出結論,則學生對實行對外開放理解極易局限于物質文明建設對外開放這一個方面。因此,為了使學生深入思考這個問題,而不是做泛泛的理解,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我們應如何對待外來文化?這樣,對這個并不容易的問題,學生會主動去思考,在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老師便比較容易地將“我國的對外開放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對外開放的有機結合”這一認識傳遞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對這一基本國策達到完整、準確的理解。
3.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產生了合作學習的愿望
例如《競爭·合作》一節,這兩個詞的概念很抽象,他們之間的關系更抽象,因此,為了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應該以實例來引導學生的認識。此時,可以舉雅典奧運會王楠、張怡寧雙打奪金的故事,隨后可提出下面的問題:王楠和張怡寧是怎樣對待競爭的?比賽必然傷和氣嗎?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傷和氣,又達到比賽的目的?對你有什么啟示?在這些問題的刺激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便會有話可說,并且是暢所欲言,這樣做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做到了全體參與,學生求知欲和創新意識也被激發了起來。
為了使這個方法能一直行之有效,不僅需要對班級的各個合作小組及時進行優化,還需要教師注重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要防止學生無效的合作,促進學生有效的合作,積極達到學生之間相互支持、配合,通過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
二、合作式教學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尤其是作為教學活動實施的主體是合作式教學取得成功的保證,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師提前做好謀劃,并以此為藍本進行課堂教學。具體說來,合作式教學主要包括四個步驟:
1.預習和討論
這個步驟中一般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這段時間里他們可以通過閱讀,為將要學習課程的知識點、要點和難點做好一定的準備。此外,還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有目的性的思考空間,在學生開始預習和討論之前,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容易引起他們深思的話題,或者一些比較切合時事熱點的話題和容易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話題,這樣學生會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一個很好地鋪墊。
2.學生相互合作研究解決問題
這一步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以保證討論的充分性。學生了通過上一步驟的預習已基本掌握了課程的基本內容,此時要做的便是讓學生共同分析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得出所學課程的結論。討論期間,要求每個同學都要提出一定的參考意見,之后讓學生代表總結描述他們討論所得的各種觀點和結論,而老師應當對這些觀點和結論進行點評。由于極大的發揮了其主觀能動性,他們對政治課的興趣也會進一步提高。這樣的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他們的民主平等的意識和集體意識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推動著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3.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
在這個步驟中,教師要充當主持的角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控制討論的節奏,適時地提出問題和提出觀點,以供大家參考;二是在學生討論結果的基礎上,找出共性的問題,再與學生共同探討,并理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4.課堂總結
這個環節看似并不重要,實際上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通過了前三個步驟的學習和討論,學生雖然對課程內容獲得了有效的理解,但是知識結構還不夠完整和系統。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其穿針引線的作用,簡明扼要地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總結,查漏補缺,并以課堂作業的形式對知識進行鞏固。
以上四個步驟缺一不可,環環相扣,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這種合作式的教學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掌握知識都可以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
以學生逐步擴展的社會生活為背景是政治課的主要特點,特別注重把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既要傳授知識,也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與塑造,這些內容不是單靠老師的講解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優化和創新教學方法,完成學生思想上的升華。
(作者單位: 江蘇省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