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跨文化的內涵, 強調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提出了教學原則和方法,以培養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
“跨文化交際”這個概念是從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譯過來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所發生的相互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不同文化差異間的碰撞日趨明顯,人們對跨文化交際日趨重視。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愈發強調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缺失了對西方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了解,提高英語能力可能化為空談。所以在英語實際教學中強化跨文化交際的教育迫在眉睫。教師應堅持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文化導入,發揮其主導作用,教學中有意識地載入與課文有關聯的英語母語國背景文化。在進行跨文化教學中可采取以下適合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1.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尋求文化信息。課程資源最主要的是教材。《牛津高中英語》的每單元都包含中外文化,學生從中可了解相當多的國內外文化。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三單元為例。在Welcome to the unit 中,根據六個國家六種不同的問候方式,創設六種交際情景,讓學生訓練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學習“Cultural differences”時,學生會了解到許多文化差異,還可結合文章要求學生查尋Thanks giving 的來歷及慶祝方式等背景材料。在 Word Power板塊中介紹了英語中的外來語和一些習語, Task板塊中涉及到了禁忌語的內容, Project中講到了英語國家的一些少數民族,它們都同樣涵蓋了大量的異域文化信息。這樣,在教學實踐中,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自身的尋求,可以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結合詞匯語境,幫助學生感悟文化內涵。涉及有特定含義的詞匯時, 教師需要提供給學生更深層次的蘊含西方文化背景的知識。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發掘的與語義有關聯的背景文化。如英語學習者都知道 Christmas(圣誕節)、 April Fool(愚人節)、 Valentine Day(情人節),當他們讀到 triangular trade of slaves(奴隸三角貿易), Women’s Liberation(婦女解放運動)等這類詞語時,就難以完全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例如詞組Frontier Life , 如果僅從其表面含義理解為邊疆生活是不夠準確的, 還應該了解它的由來與歷史背景。擁有英雄情結的美國人理解為開拓與傳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情景性地再現異國的風土人情、重大歷史事件等相關內容,這些知識的介入加深了學生對相關作品的理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英語課堂也將因此而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3.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不能一味地把背景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指導和引領學生,通過各種語言實踐去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逐漸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1)在聽說訓練中讓學生親身感悟純正的英語情境,也可創設一些具有文化差異的討論題讓學生討論。模塊六第3單元Reading 中聽到Thanks giving 的時候,教師可設置一些問題來討論中外不同節日,為跨文化交際作好鋪墊。(2)朗讀和閱讀可以讓學生獲得大量的語感,學會用英語思考和交流。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如果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擴充和滲透,學生一定能更準確、更完整地把握文章內容,從而提高閱讀交際能力。(3)書面表達是學生最為頭痛的交際任務,因為它要求學生既要有遣詞造句的能力,還要有提綱挈領的能力。由于思維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知識的匱乏,學生就按照漢語方式和漢語的思維方式寫出“漢語式英語”,還包括那些貌似正確實際錯誤的英語。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就應該注重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達到提高英語書面交際能力的目的。
4.多重并進, 拓寬文化視野。面對浩瀚的異域文化,單純依賴課堂教學來彌補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恐怕力不從心,所以我們應該尋求更多的素材、更多的途徑、更多的方式來感受和理解西域文化。(1)計算機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的文化信息,提供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是我們進行跨文化交際教育的優良平臺。作為教師應該有效的利用這些資源來強化跨文化交際教育,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2)文學作品作為我們了解異域文化的另一扇窗口,能有效的為我們提供異國歷史,異國人民的價值觀與風土人情,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推薦一些經典的英語文學作品。(3)英語廣播、影視作品等多媒體載體,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的異國文化。我們應該有系統地選擇一些經典的相關作品。
結語
語言學家格林說:“我們的語言就是我們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全部文化,它的使用總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規約, 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之中]。交際文化是隱含在語言中的, 反映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是非標準、社會習俗、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外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夠善于總結、對比中西文化差異,教授一種實際掌握外語的方法,即把交際文化融入語言教學中去,使學生明白英語學習不僅僅是機械地朗讀與背誦,還是一個接觸、認識另一個不同世界的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研究[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郎安洪等.交際文化與英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1994(2)
[3]曾利娟.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5)
[4]李建忠. 導致跨文化交際障礙的幾種要因[J]. 外語教學, 2002(5)
[5]趙厚憲 趙霞. 論文化教學原則[J]. 外語教學, 2002(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