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課是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是確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陣地。本文從激發學習動機,動機引發行為,行為產生效果這一教學理念闡述了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對農村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探索。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農村學生;素質教育
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基礎教育,在農村,則是面向廣大農民子弟的基礎教育。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自然的、傳統的原因,眼前的、局部的經濟利益困惑了一部分農村學生的學習志向和遠大目標;信息閉塞又局限了農民子女的眼界;想通過書包翻身,擺脫農村艱苦生活的思想,也片面地激勵一部分農民子女的學習干勁。
新時期要求培養的是開拓型人才、創造型人才,這種人才的能力必須是善于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觀察、認識客觀事物和現象,并能有解決問題及創新意識的能力。為了盡快改變農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首當其沖地進行探索和總結。
一、使學生產生學習需要,激發學習動機
初中畢業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選擇,在升學和就業選擇面前,學生們感到無所適從。思想政治課教學正是從社會和個體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從理論上端正和提高認識,澄清模糊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對這門課程的需要感。同時,使學生確實感到,通過理論的學習澄清了自己原來的模糊認識。從而,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產生興趣。要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興趣,必須使實際教學與現實的社會生活、現實的社會現象和學生思想實際相貼近,進行生動活潑形象化的教學。例如,幾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舉例說明原理時,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遠;用熟悉少用生疏;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這樣可以克服農村學生因地域的差異、知識視野的狹窄而造成對原理、概念、觀點的理解上的困難和枯燥無味。同時,使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上理論知識確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學生需要通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興趣的增強可以激發學習動機。例如,幾年來,我都對每屆初三學生指導他們進行以“家鄉的變遷”為主題的社會調查。要求他們抓住兩個關鍵時期進行前后對比。一個是家鄉解放前后,另一個是家鄉改革開放前后進行對比。通過社會調查和考察,搜集材料與寫調查報告,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立志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二、事理結合,端正學習動機引發行為
老師不是“教書匠”,而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政治課教師是中學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利用本學科的優勢,直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不回避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應解難釋疑,循循善誘。使學生既能很好地掌握書本知識,又能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并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事理給合,明確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端正學習動機,在動機的驅使下,表現出對他人和社會有品德評價意義的活動。2008年在“我為汶川獻愛心”的活動中,我利用思想政治課結合社會責任意識的教學,使同學明確活動意義。所任班級學生為四川汶川災區,學生捐款出現攀比現象,最后人均捐款十多元;2010年為甘肅舟曲人民捐衣贈物,人均捐衣5件多。初三(2)班楊雪同學一次就捐出了12件衣服、鞋襪。學生們在這此活動中認識到:關心國家興衰不僅是大人的事,我們青少年學生平時也能做到。 原來比較調皮的學生,也自發地組織校外助人為樂活動小組。他們到鎮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清理衣物、打掃衛生。初三(1)班蒿華同學參加活動后說:“我這是在為社會盡一份責任。”
三、幫差促優,整體進步
需要產生動機,動機引發行為,行為產生效果。思想政治課體現素質教育,在教師的指導思想上必須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如果從應試教育角度去考慮,那勢必在日常教學中,抓緊尖子,盯住苗子,放掉大批,出現癟子。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步,都能提高。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除了前面講的以外,在教學具體實施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數,照顧后進生,推動先進生。尤其對差生要多給點溫暖。在教學的要求上要減小坡度,增加臺階。
在后進生身上多下點功夫,使他們進步和提高,所產生的正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講,要比只抓少數先進生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這好比集體長跑,有二、三人遙遙領先于大家,又有部分人落后于大家,這時如果僅僅鼓勵領先者,那就會出現大多數人會與前面領先者越拉越遠,甚至會出現部分人喪失信心,而跑不到終點。如果給落后者以助力,鼓起他們的勇氣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那就會推動中間的大多數,促使領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創出新紀錄。
我把這個思路運用到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幾年實踐下,感到效果蠻好。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方面,有三位學生獲縣級先進;許多學生受到學校的表揚。
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學生的知識質量和能力有了長足進步。
綜上所述,在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確有許多困難,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欠缺。但并不是說不能實現,只要認清當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真進行改革實踐,根據農村初中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是能夠把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的。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辦祝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