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上有很多公共事件的發生都因為網絡的加入而使輿情洶涌澎湃,目前有不少領導干部已經從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漸漸地適應了,甚至也能熟練利用網絡主動去應對,但仍有不少領導干部依然對此茫然。信息時代,如何利用科學應對網絡輿情,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課題。
網絡輿情 特點 應變 能力
習近平副主席近來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提出,要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也提到“加強輿情分析研判”,這是因為時代在瞬息萬變。從數年前的政府網站的興起,到如今的政務微博遍地開花,我們的領導干部已不在是在“輿情溫室”中成長,而是要經得起外面的暴風驟雨!具體說來,我們為什么要關注網絡輿情呢?
一、依法治國與權利意識深入人心
現在我們都感受到一個不爭的事實——社會對政府監督日益增加。實際上這是社會對政府的監督,是還原權力的本質。21世紀是權利回歸的世紀,在這個全民“圍觀”時代,民聲在這里自由唱響,民意在這里充分體現,民生在這里得以改善,民主在這里得到提升。這個時代體現著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
二、網絡輿情影響著政府部門決策
上海市“戶籍新政”、陜西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廣東佛山“限購松綁令”等事件,都是通過網絡使得民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對公共決策的話語權,并對政府決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三、網絡輿情管理能力短板已顯露
社科院輿情研究所公布:2010年輿情熱度靠前的60起影響較大的事件中,有22起出現官員被免職的情況;2011年輿情影響力靠前的20起事件中,也有9起出現官員被問責、降職、免職的情況。
近年來,社會上有很多公共事件的發生都因為網絡的加入而使輿情洶涌澎湃。但是,我們不能要求網民在網上的言論完全是有據可查,是真實無誤的。我們曾看到像“湖北鄧玉嬌”“華南虎照片風波”等事件,在網絡輿情的推動下,得以真相大白。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目前“網絡水軍”“網絡推手”不斷制造“網絡暴力”“網絡審判”等事件,炮制虛假信息,混淆了視聽,干擾了民意。互聯網時代,我們領導干部應該如何去應對網絡輿情?
對策一:要養成重視網絡的政治自覺性。群眾身上某些的“小事”可能會折射出一定的社會問題。我們領導干部應該從這樣的事中發現隱藏在“背后”的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因此,我們要有善于利用網絡獲取和把握信息、要善于利用網絡搜集和把握社情民意、更要善于利用網絡與網民互動交流等各方面能力,逐漸把上網作為除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之外的“第五習慣”,努力提高自己對媒體輿論的政治敏銳性,適應網絡時代下的各項行政工作。
對策二:要積極探求網絡輿情發展規律。通過分析多數地方的網絡熱點事件,我們不難發現網絡輿情的發展會呈現:懵懵懂懂的萌牙期、有人推動的形成期、眾人參與的高潮期和被其他熱點取而代之的回落期這樣4個完整階段,為此,我們探求網絡輿情發展規律,不應坐以待斃、任其自然,應該做到:
首先,要快速反應,及時出擊。某一事件一經發生,幾分鐘便有網民將相關信息發到網上,十幾分鐘后就有網站轉載,一個小時后網上討論就可能達到高潮。這段時間如果政府保持沉默,那么很有可能使謠言擴散,尤其是公共突發事件最容易對政府形象造成損害,必須搶占第一時間在網上發布權威信息,掌握主導權回應公眾的質疑和猜測。
其次,準確發布信息,不要隱報瞞報。
最后,就要勇于承擔責任。領導干部要承擔責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公眾相信政府本身是真誠的,會負責地解決問題。那么,那些非理性的言論可以明顯減少,就能給不斷升溫的事件迅速降溫,減少政府的壓力。我們領導干部只有掌握這樣的規律搶占輿論制高點和首發權,并關注事前、事中、事后的輿情走向,不斷發布事件處置的新情況,及時回應公眾的質疑和猜測,才能從根本上讓民意回歸平靜、理性,讓網絡輿情沿著健康、良性的軌道發展。
對策三:監測輿情并及時疏導。《左傳》中記載了“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鄭國人勞作之余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是是非非。鄭國大夫然明對丞相子產建議把鄉校毀掉,子產說:“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既然這樣為什么要毀掉它呢?”然明想了想,豎起大拇哥佩服地說,我相信你是做大事的人!古人尚且能如此,我們共產黨的干部怎能不清楚“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道理呢!我要說我們不但要學會體察民情還要學會與民溝通。互聯網已成為重要的思想輿論新陣地和輿論斗爭的新領域,網絡的特點決定我們領導干部不能壓制民怨,不能硬性規定什么,而只能是引導。我們的干部要用正面宣傳消解各種錯誤觀點的不良影響。尤其是面對一些社會重大事件,必須采取審慎的態度,報道要求客觀、真實、全面、公允。對于關心的普通百姓對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宣傳中央的有關政策,加強疏導,多做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對集中于社會片面的熱點事件等各種負面的、偏激的言論要迅速地進行澄清,對偏激的言論要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
無數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作為領導干部要把提高網絡素養、拓展網絡知識、學會網絡問政,要能以新眼光認識網絡輿情、新意識重視網絡輿情、新思維借助網絡輿情、新技巧直面網絡輿情、新態度善待網絡輿情,充分駕馭網絡這一公共管理的有效平臺,這樣才能展示出高超的領導水平與藝術,才能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東漢]王充.論衡·書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