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如何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醫務工作者,這是擺在醫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從《一張診斷書》的學習中,學生感悟到了醫護職業的崇高,也深知生命的可貴。
醫務工作者 醫德教育 中等衛生學校
醫德教育是指為了使醫務人員及醫院職工履行醫德義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系統的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醫德教育理論得以轉化成為醫務人員思想品質的重要工作。因此,作為培養初、中級醫藥衛生人才的中等衛校,醫德教育決不是哪個部門的事,也不僅是德育工作者的事,而是全校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大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也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醫德教育,而《一張診斷書》是一個非常好的契合點。
一、挽救生命的一張紙
初讀樂拓先生的《一張診斷書》是在大學時期,剛看到這篇文章標題心中便升騰出了好幾個問號。這是一張怎樣的診斷書?誰開的診斷書呢?診斷書的內容是什么?作者為何要大書特寫呢?帶著大大的問號我讀完了全文,心中便被林巧稚大夫的醫德深深折服。當我站在講臺上再為學生講解這篇文章時,我卻不知從何下手。因為這篇文章太容易讓人讀懂,因為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辛酸,因為這篇文章有太多沉甸甸的責任。
《一張診斷書》中所敘寫的事情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在那個人妖顛倒的年代,作者的妻子因為曾經擔任過外國專家的譯員,又自愿到邊疆小城來教書,因而被人“合理”地“邏輯”出來,她一定是個“特務”,而且被冠以男扮女裝的特務,根本就不會生孩子。在荒唐的審查和精神的摧殘下,作者的妻子被逼成了瘋子。作者只能帶著妻子到處求醫,但那樣的年代幾乎沒有一家醫院也沒有一個人敢接受這種有政治色彩的病人。輾轉反側之下,作者陪同妻子找到了已經淪為協和醫院叫號員的林巧稚大夫,林大夫不顧自身安危為作者的妻子開了一張診斷書,證明了作者的妻子是女性且正常分娩過。這是一張內容極其普通的診斷書,普通得讓人感覺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那又是一張極其珍貴的診斷書,它讓作者的妻子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跡,挽救了一個生命一個家庭。
二、漠然他人的一顆心
我記得在講授這篇文章時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場景: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你會怎樣去做呢?當時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避而遠之,只有少數同學會撥打110報警,全班沒有一個同學選擇上前攙扶。現代都市的生活快餐式行進,急促的繁華讓我們的心靈承受滿滿,似乎他人都只是自己冷漠的縮影……
2011年8月24日22時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寶山區寶鋼醫院)手術室突發火災,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術的全身麻醉病人不幸身亡。醫院宣傳科負責人稱,事發時手術室內至少有6名醫護人員在場,發現隔壁房間起火后撤離,手術臺上的病人則因無法逃離不幸身亡。這是一條令人震驚的新聞,它給在初秋感到一絲涼意的人們心頭點燃了一把火。醫院失火是突發事件,6名醫護人員面對手術臺上全身麻醉的病人,不是想方設法營救,而是各自跑了。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范跑跑”。面對地震,“范跑跑”丟下學生跑了;面對大火,醫護人員賽過“范跑跑”,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名被全身麻醉的病人,所以網友揶揄其為“醫跑跑”,一點也不為過。他們跑掉的不僅是醫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底線。
三、讓學生立起醫德那把尺
在講《一張診斷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得立起醫德那把尺,我設想了多種教學方式去讓他們在課堂中能得到情感的灌輸,能讓自己不自覺中充滿了對醫生神圣職責的敬畏。我將全班同學分成了六個小組,并給每一個小組布置了任務。
1.資料搜集法
在講授這篇文章之前,我讓第一和第二個小組的同學分別取搜集資料。第一個小組的同學去搜集關于林巧稚大夫的資料并制作成PPT,其中包括朱德夫人和冰心女士在林大夫去世后寫的回憶錄,他們能在展示中讓全班同學看到林大夫高尚的人格和不計回報的奉獻,在談到林大夫去世后的那副對聯時有好幾個同學都為之動容。第二個小組的同學搜集了很多關于文革時期的一些資料,包括描寫文革的一些文學作品。在這些的同學的介紹下,大家對文革那種扭曲人性的大背景有了深刻了解,但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對此理解不夠深刻,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對于林大夫在那種時期敢于堅守職責的深深敬意。
2.情境表演法
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同學設想了兩個情境,一個是“路人看見老人摔倒后的反應”,還有一個是“護士在急救病人時的懈怠”。在這兩組同學分別就這兩個情境進行表演后,全班同學都參與了討論,大家都抨擊了護士表現出來的懈怠,也就護士的懈怠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管理和處理方案。但大家對于路人看見老人摔倒這一情景普遍忘記了自己的醫護身份,選擇了漠然處之。針對此我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了一場討論,最后大家達成了共識,在保障自己人身安全前提下,應時刻謹記自己的醫護身份,做出合理的選擇。
3.角色互換法
第五組的同學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了關于“假如你是病人”這一主題的討論。大家紛紛就當前去醫院就醫碰到的冷漠和麻木進行了分析,并設想自己是病人希望能得到醫生護士哪些方面的照顧。在討論時,同學們都能站在病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他們認為當一個病人把自己交到醫生的手上,這本身既是一種信任,更是一份生死契約。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這本身就是醫生的職責所在。而作為未來的護士,“熱情的微笑”和“認真的精神”是病人最為認可的兩個方面。
4.情感沖擊法
雖然說,淪喪的醫德,醫護人員面對病患麻木、冷漠的工作態度,只是個別所為,不代表醫護工作者的全部,我們不能否認還有“南丁格爾”式的優秀醫護人員,但醫院、醫生、護士,已然失去了公眾對他們的信任。我讓第六組的同學去尋找最近社會上的人性閃光點,希望能用美好的情感去沖擊他們的心靈,在凈化中得到升華。他們談到了杭州司機吳斌在被一塊數斤的鐵片直接刺入腹部,他用自己的堅持和敬業保障了所有乘客的安全。還有為了西康福利學校的孩子而放棄自己安逸生活的胡忠與謝曉君夫妻倆,他們無法面對母親和兒子無限的愧疚。2008年汶川地震時,都江堰人民醫院的5名醫護人員正在為一名病人做闌尾切除手術。面對強震、斷電,他們沒有放棄病人逃生,而是不約而同選擇了留下。在應急燈的照耀下,大約花費了半小時,為病人完成了手術,并抬著病人走出了大樓,成為這棟樓里最后逃生的人。
在學完這篇文章后,我讓所有的同學寫了一篇學后的心得。有很多同學交來的文章都感人肺腑,看得出來他們是真正為這篇文章中的林巧稚大夫所感動,他們也在心中悄悄種下了為這一事業獻身的決心。雖然醫德教育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在課堂中不斷得去潛移默化,他們也終會有所改變,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樂拓.一張診斷書.語文(職業模塊).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0.
[2]楊治河,樊幫林.淺談衛校學生的醫德教育.安徽教育學院學報[J],1999,(2).
[3]阮秋生.試論當前衛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國醫學倫理學[J],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