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評價激勵,不僅能鼓舞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而且能培養起學生勇于進取、樂于競爭、奮發向上的精神。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賞識,準確合理,富有鼓勵性與特色的評價,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語文課堂教學 激勵性評價 語言評價 個體內異評價 多元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評價激勵,不僅能鼓舞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而且能培養起學生勇于進取、樂于競爭、奮發向上的精神。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當學生的某種行為出現之后,如能及時得到相應的任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感,形成愉悅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向更高層次發展,準確合理,富有鼓勵性與特色的評價,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于興奮、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心潛能。
新課程評價提出了發展性教育評價的基本理念。這一評價理念和評價體系的主要特點是: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達到目標,而不是檢查和評比;重視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和個體差異性;倡導評價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
一、課堂——注重表現性評價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傾注了個人的情感意志,還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這一環節直接關系到學生課堂學生的效率與效果,因此,評價必須貫穿于學習過程。教師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話語,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新的空間。
如在教學《春》時,教師問:你眼中的春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其他學生加以評價,學生會說:“描寫的或想象的很好,如果抓住景物的特點更好了。”“你觀察得很仔細,的確是這樣,謝謝你!”聽了老師的肯定,這名學生做的更直了,聽講也更加認真了。當老師問到“誰能說得更好?”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寫游記”,有的說“多角度”“用修辭”“好的,里面可以有人物出現”“三個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寫好‘春’字的。”這個學生美滋滋地坐下了。每堂課結束之前,及時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過程,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做一個評價。想想這節課自己有什么收獲,解決了什么問題,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應該怎么辦?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作出自我評價,探討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學生的思維進入理性認識階段,事半功倍,從而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教學之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紅花、一個愛撫的動作,及時的肯定,都可以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獨立學習時,學生是否能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否找到了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否能夠使用準確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我常常將一節作文課交給學生處理,讓他們來講解怎樣審題、怎樣開頭等;再如完成助學試題、單元試卷,我都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的完成,特別是一些自主性很強的仿句造句、內容理解,我著重評價學生的創新性與藝術性,讓學生對作品發表看法,取長補短。這一過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語文的魅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實踐應用的能力。
二、作業——注重個體內異評價
初中新課程教學評價的基本理念指出:“評價要以人為本,要尊重個體差異,要關注困難的學生,允許暫時不能達到目標的學生推遲測評。在《標準》范圍內,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如我常將作業設置成:基礎型作業;選做型作業。這樣既減輕了學生學業負擔,又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課外延伸的空間。為鼓勵學困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只要是自己做的,可以做好后再交,而不一定要人人按時交,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我常采用個體差異評價。如同樣的作業有的同學錯一題得90分,而有的同學錯三題也能得到90分。這主要以學生自身狀況為基準,就他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縱向的比較而獲得。當然在分數旁還常有這樣的批語:“祝賀你,你又有進步了!”“今天的作業做的真漂亮!”“別灰心,老師是你的小幫手!”“嗨,這個錯可不是第一次犯了,請盡快改正”“從你作業的認真程度,老師看到了你依然在努力,不輕言放棄,老師為你驕傲!”比起一個冷冰冰的分數,這種評價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三、成績——注重多形式的測試與評價
我們應考慮到孩子之間的差異,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能僅憑一張試卷來評價一個學生的成績,應從多方面恰當的評價。如每節課學生自我評價成績的平均分和學生的應用能力、針對某一話題展開對話、針對某一事物進行描述、合作表演兩三個故事或演講等綜合評價。
例如,某某期末考試卷78分,自我評價平均分為88分,兩者平均分為83分,但講故事、演講能力強,所以加上附加分10分為93分。這樣一來,就提高了該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另外,評價中應納入家長評價,因為家長和教師一樣,關注著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關注著學生的成長。家長的評價既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又是對學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把家長的評價著重放在學生家庭表現的評價上,如每天是否能主動聽、說、讀、寫,作業是否及時完成等。這樣既檢查了自己孩子的作業,又給教師反映了該生在家的情況,還能及時給教師提出建議和意見。
教師、學生、家長參與到了評價中來。他們用積極的眼光,多角度地去評價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并為之不斷努力,從而促進所有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他們在自尊、自信中快樂成長。
綜合評價的本質不是甄別,而是發展,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成長,堅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這是我們教育者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