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事業也從固守課本的理論教育發展到素質教育的階段。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導(即如何讓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占課堂總時間的比重上升),成為當今教育者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課堂效率
一、小學語文學習整體環境
1.合“二”為“一”
語文學科即為語言和文學兩大部分。每冊語文課本都分成平行而相對獨立的語言和文學兩個系統。然而如何合理有效的在教學中融合這兩部分是個難題。文學重于語言,但是小學教育理應注重語言。學生對文學性的學習熱情不高且學習效果不好,這之間的矛盾始終得不到好的解決。
2.教什么與什么可教
語言、文章、文學與文化這幾個概念不是并列的,而且內涵上也在不同的領域。固守陳規還是聯合實際?結合實際所涉及的各個領域的知識要不要講?怎么講?這樣一來牽扯出的問題越來越多。
3.學科淡化
語文學習重點在于對漢語的學習。在當今社會,國際化進程加快,全球化水平提高。文化入侵與滲透無時無刻不在。英語學習好但卻對漢語一知半解的學生比比皆是。自身文化的不肯定與學科的重要性在學生心目中的下降使得語文學科的所處位置異常尷尬。
二、有效教學理論概述
只有有效的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水平,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
1.什么是有效教學
教學的效益是有效教學的內涵,效益即效果與利益。有效教學即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想象。有效或者無效則是指學生在教育者一定的時間的教導下是否或有無學到應該學到的東西。
2.教學有效性內容
有效教學最終追求的是效益,同樣這也是其核心。效益則是付出值與所得收獲值的比值。在教學上則是指以最少的資金,勞務,時間的投入,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即學生獲得較多的學習成果。換句話說,是現實與實際的吻合程度。
3.有效教學的特點
(1)以學生為出發點
學生是否學到或學好應學的內容是判斷是否達到有效教學的唯一途徑、所以教師要以學生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著眼目標
教學效益與生產效益有著本質不同。生產效益取決于生產者。而教學效益不取決教師,而是學生。這種效益的獲得不能依靠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很多的內容來實現。而是依靠規定時間內學生獲得的知識與教學規劃的進展。因此,有效教學從根本上反對教師以鋪天蓋地的內容拉快教學進程,其實這種教學手段不僅不科學而且背離有效教學核心,不利于學生的長期進步與發展。
(3)講究策略
有效教學這個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牢牢掌握策略性知識,并以此應對不同的情景。教師自身的提高也能夠提高有效教學的水平,例如對于課程的規劃設計、對學生的深入了解于剖析、對課堂的反思等。
4.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必要性
(1)課堂有效性差
課堂上學生缺乏主動性、積極性、互動性。精力投入不夠,教學活動參與性差。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專注度下降。
(2)有效性差的原因
學生方面: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差,急促不牢固,跟不上老師進度。
老師方面:對學生關心度不夠,只負責教授知識而不關心學生生活;教學規劃不合理,課堂吸引力不足,方向性差,不明確難以理解,參與度低;師生關系緊張。
三、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
1.結合實際,回歸課本
教科書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資源,科學的運用這個資源將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為教育者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方向。所以教師要牢牢掌握好教材這個工具。
(1)做好規劃設計
這個設計也可以說是教學規劃安排,可以是一年、一學期、一個時間段或者是一個學習階段。只有做好相應的計劃,才能運用自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過。要想做好整體規劃,必須熟悉教材的編排思路與整體方向。把握住學科框架結構,有助于更好的規劃教學進程。
(2)分析與整合
課本對于重點知識的編排都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同樣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按照這個原則適時的抓住好的時機對相關的內容知識進行有意識的滲透,以此來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明朗的分析知識結構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記
2.平等相處,民主對待
(1)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學生對老師的態度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學生對此門學科的態度。因此,教師如果能夠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那么就是教學的一個好的開始。如果想要建立一個好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老師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關系愛護包容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
(2)尊重差異,不拋棄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生活方式,思維模式,智力發展水平有所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解差異,努力的為每一個同學找到適合其本身的學習方法,促進大家一起成長發展,優差兼顧,不拋棄。
3.創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
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教師重發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一個互相平等,相互尊敬的學習環境下,大家都能夠挖掘自身的價值。教師更要適時地給予學生應有的鼓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合理利用各種資源設備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各種資源共享更加頻繁,這使得我們能夠輕易的獲得各種資源。信息時代的教師要學會合理的利用和篩選資源,以增加教學活動能夠的吸引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同時,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一樣可以提高課堂的活躍程度,但是也不能忽略傳統教學的作用。現代資源設備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來做最適宜的選擇,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廖思前.直面不足,落實增效.
[2]劉琪.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陸飛.有效性教學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