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論小學教學提問啟示中的‘四要點’”為題,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有技術性的提問來進行一系列的探討,并將此結果分為四個要點來進行概括性的分析。
“四要點” 提問啟示 課堂教學
一、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也是教師們最為熟悉并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提高學生探索事物問題本質的積極性以及尋找答案的自覺性,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檢驗學生對知識理解與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如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抓住這一個強烈的需求,就能夠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提問過程中掌握真正的主動權,從而誘發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與豐富的想象能力,并能進一步鞏固他們所得的知識。可以說,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達到教師提問目的的前提。而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與問題相關的情景,通過一系列真實、復雜并具有挑戰性與開放性的情景來引導學生去主動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意味著教師點燃了學生主動求知的火把,它是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有效提問,達到教學目標的基石。
二、問有所依,有選擇性地提問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是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的規定來明確自己的教學方向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認真專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課程的內容與結構,了解各章節的相關知識,從而確定自身在講課時有關知識所涉及的深度與廣度并對此提前準備有價值意義的問題。而所謂有價值意義的問題就是能突出重點,注意難點而盡量少而精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們的提問要提到點子上,這樣才不會讓學生們混淆了知識的重點與非重點而讓學生們能夠有針對性地去發現問題與解答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才能夠掌握到正確的方向而不是一片茫然全然不知該學什么的感覺。另外,對于不同的學生也應該有針對性地提問,做到“因材施問”,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問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以此來進一步地提高此類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以及想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而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就可以問一些相對難度的問題,既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又可以引導他們的思維發散深入,至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就需要問一些比較簡單基礎的問題,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的自信心。這就是所謂的“問有所依,有選擇性地提問”了。
三、提問時間的恰當掌握
作為一名教師,提問的確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但是,什么時候提問,提問所用的時間多長,這就要教師自己去正確把握了。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如何高質量的問題都需要在關鍵時刻提出來才能夠達到教師本來的提問目的。所以,教師在提出問題前就很有必要去思考自己將要提的問題在現在提出來是否恰當了。除此之外,教師在提問時不僅需要把握時機,而且還需要注意把握提問后的適當停頓時間。而這個停頓時間我們也可以把他劃分為第一停頓時間和第二停頓時間。其中,第一停頓時間是指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既不重復所提的問題也不馬上要求學生作答而留給學生思考的一些空白時間;而第二停頓時間則是指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既不馬上進行評論又不提出第二個問題而留給學生消化并在此思考的足夠的留白時間。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夠在教師提出問題后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知識回顧、聯想以及為回答問題進行語言組織。而在回答問題后,學生也可以對他人的回答進行消化并與自己的所想相結合,加以對比,取其所長,補己之短。然后再通過教師的講評與引導后學生們就能夠對此問題的相關知識理解加深,記憶深刻。
四、提問需創新,導答需科學
教師的講課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情緒而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而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是再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問題就很自然地會讓學生們進入到興致盎然的學習狀態。其實,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只要能夠注重其自身提問的方式,做到對號入座,滿足小學生們的好奇心等心理就能夠啟動到他們的主動積極心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然而,有問題就需要有人去解答,而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就需要有科學性地進行啟發解答。
1.表情示意的直觀提示法
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若要回答的學生吞吞吐吐,面有難色,不知該如何說起時,教師就可以可以運用到一些直觀的提示方法,如利用自己的表情、手勢、動作等來幫助學生對此展開想象并與之和所提問題相聯系從而回答出問題。另外,在學生緊張的時候,教師做一些趣味性的動作或說一些可笑性的話語都有助于緩和氣氛幫助學生進行回答。
2.分解問題,化整為零
有時候,教師可能會遇到一些復雜卻又不能不提的問題。對此,為了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地回答與吸收,教師可以把這些問題進行分解,以大領小,從小到大,由淺入深,有效地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深入了解知識,探索問題答案。
3.激勵誘導式提問
有時候,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冷場”,沒有學生愿意自告奮勇來回答問題。這時,要想學生乖乖地主動回答,教師就需要用到激勵的方法了。如用期待與相信的眼光來暗示學生、說一些例如“這個問題是有點難度,不過還是可惜沒有同學能夠勇敢回答”或“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一定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誰最勇敢的就站起來回答一下吧”等這類型的話來激勵學生放大膽量勇敢說出自己見解。
五、總結
作為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課堂提問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提問得法,教學就得益,而提問不當,教學就無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活動過程必須重視課堂上的有效提問。
參考文獻:
[1]程廣文.數學課程提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
[2]岑立廣.中學語文讀文教學課堂提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
[3]費建麗.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四個要點[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