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職院校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后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開始將工學結合的模式引進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力求通過此種模式與教育管理進行結合以達到對于人才的創新培養。從工學結合的模式及院校教育管理創新的角度出發,談論了工學結合與教育管理二者結合的具體理念及結合方法,希望能夠為院校教育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 教育管理 基本理念 具體方法
中職院校是我國職業人才的主要培養場所之一,院校學生畢業之后直接面臨著就業。如何使學生迅速地實現由學生到員工角色的轉換,幫助他們在最短時間內完全滲透進工作環境,是院校領導及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并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院校利用工學結合的方法與教育管理進行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首先分析了二者之間結合的具體理念,然后又具體談論了二者結合的方法,以求推動工學結合與教育管理的有機結合對于人才的有效培養。
一、工學結合與教育管理二者結合的具體理念
在我國的整個教育系統中,中職院校承擔了大部分為國家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任務,而隨著社會對于人才的素質要求的逐漸提升,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校、社會、企業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以推動學生在在校學習期間對于各項能力的全面掌握是極其必要的。而中職院校為了培養能夠充分應對社會需求的人才,當前正在著力開展工學結合的教育管理方式。本文對中職院校將工學結合的方式引進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理念進行了分析。
首先,中職院校之所以將工學結合的方式引入到教育管理中,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保證其對于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社會改革及發展的需求。就目前社會對于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來講,其人才必須在掌握新穎而且夠用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突出而且實用的實踐能力,還必須有優良的道德素質。所以,當前的中職院校在開展基礎知識教育的過程中,還必須適當的加入崗位工作技能以及特定崗位的素質需求等的教育,這就要求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的有機結合,而工學結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則正好滿足了此種需求。
其次,中職院校開展工學結合的教育管理工作,還是為了將學校教育與職業教育進行結合來構建開放的教育平臺,以在教學中達到拓寬學生的視野以及學習內容的目的。中職院校的學生在畢業之后絕大部分都需要直接參與工作,而學校要想切實地提升其學生的就業率,就必須努力地推動學校辦學宗旨、教學內容及教育服務等方面的開放性,使社會上各種力量能夠更加深入地達到對學校所培養人才的有效掌握。而且,學校還要主動地了解人才市場與職業需求對于人才的需求,同時吸引社會上的重大企業力量來投資辦學及簽訂人才定向就業合同等,進而達到對學生就業的有效幫助。
再次,中職院校將工學結合的方式引入到教學管理中來,是為了能夠使學校教育在更高的程度上轉向市場職業需求,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一線職業人才。工學結合將行業、企業、應用及市場等“工”的要素與學校、學生、教學等“學”的因素充分地聯系在一起,其在與中職院校的教育管理相結合時,能夠使“學”的各項因素全面地向“工”的因素發展,進而實現教學對市場及崗位續期的貼近,學生在學習期間便能夠達到對于各種職業以及職業技能、素質等的培養,進而能夠使其在畢業之后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對于職業的接受。
二、工學結合與教育管理二者結合的具體方法
1.完善二者結合的教育管理機制的創新
中職院校要想使工學結合的方式為教育管理發揮更高的作用,就必須為工學結合的教育管理的開展設置完善創新型的教育管理機制。一方面,學校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其專業課程的具體設置,使學校的專業課程能夠隨著社會職業需求較大的新變化來同步轉變。而且,其針對職業而開展課程還要在基礎的知識理論以及職業技能、素質和具體職業實踐等方面實現全面的教育,使學校的課程設置全面地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模式。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課程的設置來培養具備工與學雙方面能力的師資隊伍。而要培養此種教師隊伍,可以通過引進企業的高素質技術人員定期來校任教來實現,也可以將骨干教師及教育帶頭人員等送到企業就職等來推動,使參加教育的教師能夠同時獲得教師及企業技能人員的雙重身份。
2.充分建立適當的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方式
中職院校要使工學結合的方式發揮作用,還必須對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進行變革創新,使二者能夠為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發揮輔助作用。首先,就教師建立適當的教學方式來講,教師可以著力構建貼近專業性質及職業需求的項目化以及模塊化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使理論教學能夠充分地利用適當的職業情境或職業案例,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通過對特定職業的介紹來鼓勵學生去解決企業運行中遇到的實際的技術問題,或者是幫助他們利用假期進行實習等,以使教學始終能夠與職業的實踐教育同步開展。其次,就教師建立良好的考核方式來講,教師可以將教學的考評方式轉變為對學生的社會能力、平時學習表現、全面發展狀況等的考評,并將考核主導者的權利一部分放給企業,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得到企業的有效衡量,進而將學生的學習導向應對職業需求的狀態中。
3.全面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實習力度
當前時期,中職院校應通過簽訂定向的就業合同來引進企業力量以建立教學實訓基地,或者是直接引導學生定期到企業進行實習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期間全面掌握到其自身參加工作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及技能等。而針對實習的具體設置來講,院校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側重理論學習的第一、二個學年開展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的學習方式,著力在教學管理中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培養。而另一方面,學校要推動頂崗實習工作的全面開展,使學生在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學年全面地投入到實習工作中,進而幫助其提前一年熟悉職業狀況,避免學生畢業之后面對就業的手足無措狀況的出現。而中職院校為學生設置頂崗實習的階段,主要就是為了引導學生在職業中發現其自身的優勢與缺陷及實習中出現的問題等,通過要求他們進行定期的總結、匯報達到對問題的及時解決。而且,頂崗實習階段的設置,還致力于由學校與企業一起在學生的實習期間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紀律意識,并通過適當的職業考驗使學生獲得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三、結語
中職院校開展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能夠在諸多方面對學生的就業起到有效的幫助,從而使學校在當前時代環境中更加健康地發展。因此,中職院校的教育人員必須著力采取有效的方法來推動工學結合與教育管理的更深程度地結合。
參考文獻:
[1]陶榕.建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培養模式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01).
[2]呂艷,王金宏.中職學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2009,(10).
[3]王立升.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04).
[4]涂倚明.淺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中職教育管理的改革創新[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