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學生一個高度。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女孩到老師那里去學鋼琴。第一次,老師給她一首比較簡單的曲子練習,第二次稍微難一點的,以此類推。家長有點擔心,每次老師都不檢查以前曲子彈得怎樣,這樣能行嗎?終于有一天,家長忍不住了,向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老師笑笑,隨意讓學生彈一首以前學的曲子,結果學生卻彈得非常流暢。在這個故事中,鋼琴老師就給學生一個高度。同樣在語文教學中,也要給學生一個高度。孫雙金老師指出語文教學需要超越理解,這個超越理解就是高度,就是大量閱讀。一個喜愛讀書的學生即使語文不是頂尖,也差不到哪里;一個不喜愛讀書的學生即使現(xiàn)在考試成績優(yōu)秀,但到了高中、大學,語文仍然會成為瘸腿子。所以,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學生讀書的興趣,盡可能地讓學生大量閱讀。
其次,給學生一個長度。語文教學是一個水磨的功夫,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的。現(xiàn)在很多學校語文教師都是一年一換,再加上試卷的導向,就導致了教師的急功近利,一味地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語文教學需要耐心,這就需要長度。這長度就是通過寫來延伸。要提倡學生寫日記。只要學生喜歡上寫,就不愁語文學不好。教師需要的是身體力行,需要的是讓學生把寫當作學習的一部分,讓每天寫作成為一種習慣。曾有一年輕老師問我:“你天天讓學生寫,那些組詞,造句都不練,行嗎?”我回答他,學生連文都喜歡寫了,難道組詞造句還不會?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不需要急功近利,需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寫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興趣。日積月累,其語文素養(yǎng)自然提高。
最后,給學生一個寬度。這個寬度是興趣。要學好語文,沒有興趣是不行的。四五歲的孩子還不識字,總喜歡纏著媽媽講故事,為什么上了學校,反而對語文感到厭倦了。歸根到底還不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出了問題?孩子有展示欲,那我們就給他們搭建舞臺,盡量去滿足他們的欲望。學生讀完書后,有一種交流的沖動,我們教師就應該給他們提供平臺,來個講故事比賽或者讀書交流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可以提倡寫寫,通過舉行作文比賽或者辦校園報紙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還可鼓勵學生積極向刊物投稿。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在校園網(wǎng)站上開展班級貼吧活動。總之,一句話,作為學校,作為教師,就要通過一切手段激發(fā)興趣,想盡一切辦法來拓展學生的寬度。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沿河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