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 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集中注意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厭學”為“好學”. 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新課改理念下數學教學值得研究的問題.下面就此結合數學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學生對數學的內在的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機,是執著求索的強大動力.誠如愛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勝于責任感.”教師要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上得生動有趣,就要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望.如我在教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ASA”定理時,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學,教師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教學任務,這樣課堂氣氛就會比較死板沉悶,缺乏生氣.而我上這節課時是先向學生展示一塊三角形紙片進行點題,說這是一塊三角形玻璃零部件,現在一不小心裂成兩塊(老師把紙片撕成兩半),需要去按原樣配置一塊,要帶哪一塊去?這種來自生活實際的例子,立即像磁鐵一樣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其實初中教學包含著許許多多像這樣來自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只要我們教師認真細心地去發掘,就能使自己的課堂活動充滿生命活力,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較大的培養.又如我在教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先出示一些有關反映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實例圖片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對圓與圓的幾種位置關系的關注,這樣就大大培養了學生對探索兩圓位置關系的興趣.
二、加強動手操作,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要成功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探索事物奧秘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和一定的情感體驗相聯系.人們一旦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尋求知識,探索真
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在教學中,可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恰當地進行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有所發現,激起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
例如:在講“簡單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時,讓學生準備好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等立體圖形,上課時組織學生剪一剪,看一看,再讓學生觀察這些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是什么樣子的.把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習設計成動手操作的具體活動,有趣、易理解,獲得的數學體驗更是無比的深刻,比枯燥的講解效果好多了.又如:在教學乘法公式時,我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動手、觀察、分析能力的應用,先通過剪裁邊長分別為a、b的正方形及2個長、寬分別為a、b的矩形,再將它們平鋪,觀察它們面積之間具有什么關系.另外再從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進行計算,驗證了乘法公式.通過實驗操作規范了學生的行為習慣,又使學生經歷了試驗——觀察——猜測——論證的過程,體驗了知識的獲得過程,有了成功的感受,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興趣.
三、發現數學美,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存在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的美不僅僅表現在數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還表現在它的精確美、抽象美、邏輯美、簡單美、符號美、和諧美、對稱美.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潛在的美的因素,充分運用生動的語言,直觀的教具,形象的媒體和優美的板書,為學生創造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用美的觀點去感悟、理解和變通數學知識,體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異和美妙,讓學生在審美的愉悅中培養興趣,豐富想象,啟發心智,陶冶情操.例如,在學習圖形初步認識時,請學生用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圖形進行拼圖練習,他們很快就拼出了臺燈、樹、房子、小魚、小汽車等豐富多彩的圖案.這個教學環節,不但使學生欣賞到了數學的趣味美、對稱美、簡單美、和諧美,培養強烈的數學興趣,而且還增強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表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漲、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其實,有些中學生感到學數學難并不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改善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例如,針對不同的學生可設置不同的層次要求,對優等生加強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對中等生加強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困生”加強三基訓練,使其跟上學習進度.總之,應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全體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五、尊重、關愛學生,培養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由于任教課時少,師生交流機會不多,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固板、嚴肅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上他的課,所以,高明的教師總是千方百計地使學生喜歡聽自己的課.要做到這一點最基本的就是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平時與學生多接觸,多溝通.特別是對后進生,教師不能歧視他們,一味地批評他們,更不能“一見差生就頭疼”.如果那樣,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厭惡.這種情緒會直接導致他們對該老師所教課程的反感.因此,對于后進生,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還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充分肯定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以點燃心中的奮斗之火,使他們感到“我還行”,“我還有希望”.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直至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種非常活躍的心理意向活動,正所謂“好不如樂,樂不如帶”的道理,興趣一旦培養起來,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就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從而想學,樂學,勤學.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