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58頁“科學#8226;技術#8226;社會”部分介紹了DNA指紋技術,并配有DNA指紋圖譜。思考之后不禁有這樣的疑惑:DNA指紋圖譜上的條帶是否包含了所有的DNA序列?哪一部分是基因,哪一部分是非基因呢?人類都有相似的基因,酶解后DNA為什么條帶位置不一樣呢?帶著這些疑問,查閱了大量資料之后發現要弄清這些問題首先要明確以下內容。
一、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
從構成DNA的堿基順序看,真核生物基因組包括單拷貝序列和重復序列。有些重復序列會在DNA分子中重復出現成千上萬次,它們約占DNA總序列的3~4%。
二、高變區DNA
高變區DNA即高度重復序列,是一種簡單的重復序列,有的重復單位長度不超過6bp,但在基因組中重復可達十萬次。這些序列中G-C含量遠比基因組中其他部分要低得多,當將DNA切成片段進行氯化銫密度梯度超離心時,由于富含A-T片段的浮力密度小,在離心管中常常單獨形成一條較窄的帶,在主體DNA帶的上面,故稱為衛星DNA,衛星DNA存在于很多真核基因組中。
人的衛星DNA或稱隨體DNA是由一些短的DNA片段(10bp左右)多次重復所構成的,不同的個體及基因組的不同位置上衛星DNA不同。提取樣品基因組DNA后,用能識別而又不切割該衛星DNA的限制性內切酶處理基因組DNA,再將樣品進行凝膠電泳,然后不同長度的重復片段就會分開,將這些重復序列與特異性探針雜交,獲取有個體特異性的放射自顯影圖,即為DNA指紋。
三、DNA指紋技術步驟
1.提取生物樣品中基因組DNA。
2.選用相應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把大分子DNA長鏈切成許多長度不同的小片段。
3.對酶解完全后的DNA片段在電場中進行分離。
4.先利用堿性溶液將凝膠板中雙鏈DNA片段變性為單鏈片段,然后將這些單鏈DNA片段轉移并固定在尼龍膜上。
5.讓放射性DNA探針與尼龍膜上的單鏈DNA片段進行分子雜交。
6.用放射性膠片和尼龍薄膜疊放,進而將不同的DNA片段位置顯影在膠片上。
由此可見,DNA指紋具有高度變異性,而且雜合性高。雜合性可以這樣理解,衛星DNA不僅具有多態性,而且不同個體的基因組上同一個位置的重復次數也不一樣,比如同一種衛星DNA在個體A中重復20次,在個體B中重復30次,而在個體C中有可能重復10次等等。因此,DNA指紋圖譜中的條帶應該是不同個體內的高變區DNA,在不同個體內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但在親子代之間按孟德爾方式遺傳,具有遺傳的穩定性。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