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數學教學就要把學生的思維發展放在首位.好的教師不是在教學生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構建自己的學習框架時,才能真正地學好數學.作為老師當然應該下工夫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積極參與
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學法指導就成為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體會.
一、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
古人云:“學貴有方”.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學知識.更要會學知識,學習的方法應該是學生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指導學生了解學法的重要意義,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處于最佳狀態、高效狀態.
但通過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發現,我們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法上有著許多的不足及缺陷.如,諸多的學生不會閱讀課本內容,總以為閱讀課本就是看結論,記定理;不能充分認識到老師講課的重要作用,聽課抓不住重點,顧此失彼,致使注意力分散,聽課效率下降;學生在作業及測試后,對出現的錯誤不能及時糾正改錯等等.
針對這些不足及缺陷,作為教師就應根據數學本身的學科特點,在教學中滲透教學思想和方法,力求有效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譬如:在教學中滲透化未知為已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化歸思想;解釋從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原理與技巧;在數學復習時注重錯題記錄,試卷歸類等學習資料的積累;指導學生做好、用好數學筆記,以及教會學生閱讀課本,學好數學語言,用活數學公式,掌握數學解題的基本技能等等.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向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就難以暢通.同時學生的學又離不開教師的教,教師“善教”,學生才能“善學”、“樂學”、“會學”.實踐證明,教師講得越多,越完整而教學效果卻不一定越好,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的講過多地侵占了學生應有的獨立思考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干擾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所以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必須融學法于教法之中,讓教法服務于學法.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學,教師指導
自學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加強自學輔導式的教學,其實這不僅僅只是一種教法,更主要的是一種學習方法.教其實是為了不教.
從微觀上講,如對某節內容要采用自學輔導法,在備課時就應根據知識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列出自學提綱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自學,通過檢測,老師主要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學會自學,并發現學生中出現的新見解及方法及時介紹給其他同學.
如“一元二次方程”一節課,教師可列出下列自學提綱:
(1)什么是整式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何特點;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4)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為什么a≠0;
(5)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二次項,一次項,常數項及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是什么;
(6)將方程(2x-1)(3x+2)=x2+2變形為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常數項是什么;
(7)試作課本上部分練習題和習題.
2.學生討論,教師督導
是非對錯,辯則明.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創造學生討論的氣氛,給大家爭論機會,讓學生在爭論中尋求正確結論,在爭論中掌握真理,在爭論中消除偏見,在爭論中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鼓勵學生人人參與,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二次根式的運算”是初中代數的重要內容又是初二學習的重點、難點.在教學時教師切忌過早地給出正確結果,而是在講解過程中綜合學生出現的錯誤,設置誤區、引起學生質疑;適時恰當地引入錯例學生討論,甚至爭論.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暴露學生思維中的錯誤,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通過討論,課堂上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名副其實的交流,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自己的認識和體驗,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信心.
3.學生實踐,教師輔導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一些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在講 “HL定理”時,先請學生猜想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可能有哪些方法?學生通過思考回答:SAS、ASA、SSS、AAS定理,然后提出問題AAA:SSA能否判定兩直三角形全等,并讓同學們動手操作.學生通過猜想和實踐,發現AAA不能判定,而SSA可以用來判定兩直角三角形全等.這時教師及時總結,大家的結論正是教師今天要講的內容,即“HL定理”,最后給出理論性的證明.
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探索新知,開發智力.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以發現者的姿態進行角色活動,真正領略到學習主人的充實感,并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己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的習慣.
三、利用教學的主陣地,發展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由智力因素組成的操作系統和非智力因素組成的動力系統兩個協同作用的子系統組成.要使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必須使兩個系統最佳結合.從我們學生的成績看,大都較差,造成成績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地講,因智力因素造成的差生畢竟是少數,而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差生卻是大量的.因此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具體途徑有以下幾點:
1.循序漸進,有利于提高學習的信心
特別是在新課的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做好鋪墊,減少坡度,扎實抓好雙基,使每個學生都能聽懂,切實解決一兩個問題,甚至解決一些比較難的問題,讓學生在知識應用中獲得成功.這種成功的喜悅體驗,會強烈地刺激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欲望,使學生進入“欲望——困難——成功”的良性循環之中.
2.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具體的問題來學習抽象的數學內容,力求深入淺出,使內容和興趣融為一體.把客觀實際問題升華為數學概念、運算法則或數學思想.即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實際問題數學化,培養觀察、概括、歸納的能力.
3.利用特征,優化性格
從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從數學邏輯的嚴謹性,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從高度的抽象性,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和良好的思維習慣,優化思維品質.
總之,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必要條件.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