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初中數(shù)學學科的教學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思想模式下受到束縛,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進行知識的要點教學時,通常會運用的一種較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大量采用習題,花許多時間對某一方面的知識或內(nèi)容進行教學,這樣常常會產(chǎn)生全面撒網(wǎng)但收獲少的不良現(xiàn)象.只要教師在進行傳授數(shù)學知識時,愿意采用量少但題型精辟的案例進行教學,就會有許多意外收獲.
一、快速抓住各類題型的知識要點
案例:方程4x2-2x-1=0 的兩個根分別是α、β,分別求下列的值:(1)α2+β2,(2)lα-βl.
乍看之下學生們可能有些迷惑,找不到解題之道.
教師:同學們不要著急,仔細聯(lián)想一下我們的基礎知識.
學生們還是有些迷惑,找不著頭腦.
教師貌似知道同學的疑惑:那好,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剛剛的知識點.如果x1,x2分別是ax2+bx+c=0(a≠0)的兩個根,則兩根之和為-b/a,兩根之積是c/a.
學生貌似有點懂了,相互之間通過討論之后有所發(fā)現(xiàn).教師請有頭緒的同學出來在黑板演示一下.
學生:α+β=2,α*β=-1/4 ,α2+β2=(α+β)2-2αβ=9/2
lα-βl=√(α-β)2=√(α+β)2-4α*β=√5
教師:(對于學生的正確答案給予肯定的微笑)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記住這一個重要公式呢?
學生:(贊同地點點頭)似乎都很有信心解決一般難題.
教師:在以后做題時同學們不要因為題目麻煩就放棄.題目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找到關鍵的知識點就可以解答.大家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通過簡單的運算就可以使得復雜問題簡單化.
學生們也了解到再難的題目也是由簡單的知識點堆積出來的.
反思:教師在選擇案例來進行知識講解時,要對例題進行認真嚴格篩選,選用較典型的教學案例.在進行相關的知識要點講解時,要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住知識的要點,從而達到由點到面的知識了解,提升教學的實際效率.
二、要善于總結學到的知識點,自我總結
著名的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經(jīng)說過:“因為數(shù)學是一門充滿了趣味的學科,也是最容易自學的一門科學.”教師在教學時要通過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使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并愿意去學習.對于一些定理公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來總結,這樣可以記憶更深刻.
案例 :計算以下各式子,尋找規(guī)律(m+2n)2 (x-y)2 (ax+by)2
教師:可以了,同學們就6個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中里有上、中、下三個等級的學生)小組組長給成員分題,并且檢查他們的答案,統(tǒng)一之后派代表到黑板上演算.
解答:(m+2n)2=m2+4mn+4n2
(x-y)2=x2-2xy+y2
(ax+by)2=a2x2+2abxy+b2y2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等式,組內(nèi)之間相互討論之后組長代表成員進行結果闡述.
學生的歸納總結如下:
小組A:等式的左邊是和或者差的平方,則等式右邊是三項而且都是二次項.
小組B:等式左邊的第一項的平方是右邊的第一項,同理左邊的后一項的平方是右邊的第三項,右邊的第二項則是它們兩個的2倍乘積.
小組C:等式如果左邊是加號,則右邊同號.但是如果左邊是減號,右邊的第二項則是減號,其余的都是加號.
教師:(很滿意地點點頭,微笑) 大家都總結都非常好,那么請同學們再次利用結論來計算(a+b)2、(a-b)2
學生:(很迅速地舉手回答)(a-b)2=a2-2ab+b2 ,(a+b)2=a2+2ab+b2
教師:有沒有同學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呢?(教師用期許的目光看著大家)
學生:(基礎相對較差的,平時不自信,回答聲音小)兩個數(shù)的和平方,等于兩數(shù)的平方和加上兩個數(shù)的積的兩倍.
教師:(用激勵的眼神看著這位學生,鼓勵她再說一遍)你總結得非常好,那你能不能再大聲一點讓大家都聽見呢?
學生:(自信滿滿聲音洪亮)兩數(shù)的和平方……
教師 :(滿意地點點頭)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完全平方式,同學們可能單看公式會很枯燥,所以要經(jīng)常自己總結,自己的東西才會記得牢靠.
學生們都有點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對于這一系列的定理都有所掌握了.
教師:同學們可以課后也自我總結一些其他定理或知識點,我們下節(jié)課討論,希望同學們可以自由發(fā)揮,找出更多的問題.
反思:教師要認真地研究課本教材,另一方面更要了解學生,準確地把握住每個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所具備的特征,全面發(fā)揮學生們在學習數(shù)學時的積極性與差異性,必要地選用一定的生活性以及層次性較強的數(shù)學例題.在教學時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充分發(fā)揮他們主人的身份.教師們尊重他們的地位,面對全體學生時,要把課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會提高,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