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的增減性的識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而且難以理解.那么怎樣才能真正理解它呢?為此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摸索到了一些識別竅門,易記易懂,僅供大家參考.
一、導入
如圖1所示,當人從A點到B點時,是爬坡,在這個過程中,此人水平方向的前進距離x在逐漸增加,同時他離開地面AC的高度y也在不斷增加.
由圖可知,人在上坡時,爬得越高,他離開起點A的水平距離也越大,即高度y隨著水平距離x的增加而增加,到達坡頂時,高度y值達到最大.
不難知道,當人越過B點向C點進發時,開始下坡,這時人離開地面AC的高度y隨著水平距離x的增加而降低.
如果我們在圖2中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則水平距離x、高度y剛好是此人爬坡時所在位置的縱橫坐標,可知上坡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下坡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由上可知,若一個函數的圖象形狀呈上坡時,圖象上的點的縱坐標的變化規律是y隨橫坐標x的增大而增大;反之,函數圖象呈下坡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附:由于實際爬坡時,去時是上坡,回來時則為下坡,行進方向不同上下坡隨之變化,易混淆.為了避免混淆,我們在直角坐標系里對“上、下坡”概念作統一規定:函數圖象一律由“從左向右”這個方向來判定“上坡、下坡”.如圖2中,按從左向右的方向來判定,則AB坡始終為上坡,BC坡始終為下坡)
二、應用
1.圖3是函數y=-2x2+4x-1的函數圖象,由上法可知,從左往右看,在對稱軸左側圖象呈上坡狀,右側呈下坡狀.那么,對稱軸左側圖象上的點應是y隨x的增大而增大,右側圖象上的點應是y隨x的增大而減小,這剛好與二次函數的增減性質相吻合.
2.圖4是函數y=x2-2x-1的圖象,可否套用上述規律呢?
同樣可以.圖象從左往右看,在對稱軸的左邊呈下坡,右邊呈上坡,因此圖象左邊y隨x的增大而減小;右邊y隨x的增大而增大.這也與二次函數的增減性質相符合.
由上可知,任何一個二次函數的“增減性”都可用“上、下坡”理論來識別.
三、推廣
其實,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其他函數的增減性也可用“上、下坡”理論來判別.
1.圖5是函數y=3x+5的圖象,從左往右看,圖象呈上坡,因此y隨x的增大而增大(這與一次函數k>0時的性質相符合).
2.圖6是函數y=1/x的圖象,從左往右看,兩個分支都呈下坡狀,故在各個分支內y隨x的增大而減小.
3.圖7是函數y=sinx的部分圖象,從左往右看,在區間CA圖象呈上坡,y隨x的增大而增大,是增函數;在區間AB圖象呈下坡,y隨x的增大而減小,是減函數.
4.圖8是函數y=ax(a﹥0,a≠1)的圖像,從左往右看,當a>1時,圖象呈上坡,
y隨x增大而增大,是增函數;當0<a<1時,圖象呈下坡,是減函數.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判斷對數函數的增減性.
5.圖9是y=tanx函數的部分圖象,在每一個周期內,從左往右看,圖像都呈上坡,所以在每一個周期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都是增函數.
6.還可以推廣到如圖10等類型的函數圖象.在區間AB、CD、DE呈上坡,則y隨x的增大而增大;在區間BC、EF呈下坡,則y隨x的增大而減小.
綜上所述,凡是函數圖象呈上坡時,函數值y隨x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圖象呈下坡時,函數值y隨x的增大而減?。p小而增大).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