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導”為主的教學過程
1.“導”新課
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如: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通過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給學生創設情景引入課題;聯系實際引入新課等。那么對于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導入哪種效果更好,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分析可知,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的導入應有獨特的風格。以實際生活中的事件或事例為切入點,以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生物為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1】 高二生物第八章《生態系統的類型》一文的學習中,我們只要用課件將森林、草原、湖泊、海洋、荒漠等生態系統顯示出來,提供給學生。放飛他們的思維,就能把他們引入一個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中,強化他們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思考。
2.“導”讀
教學中,做好“導讀”工作也很關鍵。生物教學過程中,那些內容較簡單的章節,應該采用“導讀”的形式授課,讓學生發揮能動性,培養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教師運用列提綱的形式引導學生思維,隨堂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用個別指導或統一輔導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2】 在《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一節中,教師可以列出下列提綱,引導學生學習。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讀懂,還要對同一個問題,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
3.“導”分析
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非生物因素: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成分生產者歸類作用舉例消費者歸類作用舉例分解者歸類作用舉例食物鏈、食物網概念關系學生在自學及教師的“導讀”之后,對課文的理解和發現的問題,要結合教學目標,抓住主要矛盾展開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重點、突破難點、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指導時語言要少而精。
【例3】 例2中,在對消費者的消費級和營養級分析時,可以列表分析。
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題目給定的事實和條件,抽象、歸納相關信息,對自然科學的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并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
4.“導”歸納
在生物教學中還應該注重歸納總結。教師應該在輔導學生學習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勤動筆、好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例4】 在《呼吸作用》一節的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歸納成表格的形式。如:
這樣很輕松地解決了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使學生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能夠把知識系統化、層次化,對教材知識的認識產生新的升華。
二、倡導探究性學習
探究學習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了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精神。這種學習方式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一種徹底的變革,學生將從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教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動的學習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者。教學模式也將發生根本的改變,生物課將更多地出現學生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這種學習方式的改革不僅會影響學生,也將會影響到學科教育的諸多方面,如教材中知識的選擇和呈現方式,課堂組織形式,教學內容的選擇、評價,教學資源,師生關系等都將會隨之而發生改變。
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并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著重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進而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
探究性學習是通過問題的探究展開的,當學生面臨各種讓他們困惑的問題時,他就要設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然后通過觀察、實驗收集事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資料,通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同于科學家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不同,探究性學習必須滿足學生在短時期內學到學科基本知識和學科結構,所以這個過程在許多情況下都要被簡化。比如,提出問題這個環節,在大部分教學活動中,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或由教材提出問題;在獲取事實這個環節,常常是由教師和教材來確定研究方法、步驟、所用材料等,這樣就省去了學生設計實驗的環節。探究性學習中也要給學生提供進行完整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活動雖然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但卻是非常值得的。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如果能積極地開展以“導”為主的教育教學活動,可以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現代教育理念。只有教師善“導”,學生才能善“學”;只有為師“導之有方”,才有為徒“學之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師為“導演”,學生為“主演”,以各種教學儀器和課件為“道具”,變“講堂”為“學堂”。這樣不僅使教學過程科學化、教學結構優美化,而且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更能有效地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探究性學習的一個最大目的是要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將實驗過程的方法和原理牢牢記住。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