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是研究人、培養人、教育人的一項大事業,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精雕細刻的藝術。在這門精深、奧妙的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班主任需要做很多,很多……人們常說,一個過硬的班主任就會帶出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這就告訴我們,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和發展趨向,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誰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出色,作為班主任,誰都希望自己帶出優秀的班級,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是老師的主觀愿望,怎樣才能使這些愿望變成現實呢?我在實踐中的體會是:“三心一巧”與“四勤一笑”。
一、“三心一巧”
1.愛心。一個群體總是由上中下、左中右三部分構成,尤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即班集體更是由思想進步的和思想落后的、愿學的和厭學的、守紀的和違紀的學生所組成。特別是對待后進生,教師更應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教育的管理者,學生則是教育的被管理者。在管理與被管理中,要使被管理對象樂意接受教育,班主任就要和學生建立濃厚的感情。“琢玉首先要愛玉,育人首先要愛人。”的確如此,熱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親近學生,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用真誠的情感溫暖學生,既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又可以融洽師生之間的密切關系;既可以直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又有利于成功實現預定的教育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細心。轉化后進生的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除了愛心之外還必須具備細心,塑造人類靈魂的工作,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循序漸進。
譬如一個班級,每個學生有什么特點,學習信心是否十足,經常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家庭教育是否有力度,個人的自控力如何,這些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數,手中有法。教師要抓學生的思想脈搏,以小見大,循循善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質,打好全面發展的基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唯有“細心”,才能使學生的優點發揚光大,逐步成長為棟梁之材。
3.耐心。對待劣跡生、厭學生千萬別犯急躁病。人的思想轉化是有過程的,耐心是教育的前提,是培養學生高貴品質、發展學生智能的潛在動力。耐心需充滿關切的語言和無可辯駁的勸說,需要春風化雨般的妙語點撥,方能使其暖意洋洋,心情舒暢;使其頓消惶恐的心理、局促的心情。
巧點撥。“點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轉化、開導、鼓勵。其內容可分為三類:一是以表揚激勵為主,二是以忠告警醒為主,三是以建議希望為主。其形成也可利用平時作業批改進行,也可利用文學作品進行感染。
二、“四勤一笑”
1.腿要勤——勤“走”
要經常深入班級,抓住這幾個時間段:早自習,下午上課預備鈴前,晚自習預備鈴前,早操、課間操,這幾個時間段是學生最容易松散的時候,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班集體中去。腿勤,不僅能全面了解學生,還能融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經常到學生中,多與學生接觸,就能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在時刻關注自己、關心自己。
2.眼要勤——勤“看”
在深入班級時,放開眼光,運用腦髓,進行綜合分析:班級到底存在什么問題,學風是否濃厚,紀律是否嚴謹,衛生是否整潔,干部是否負責,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進行縝密的思考,然后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為下一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3.耳要勤——勤“聽”
要了解學生,了解班級狀況,除了勤走,多看,多觀察,細考察之外,耳朵還要勤“聽”。平時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不但要聽取班干部的意見,也要聽取普通學生的意見和看法,還要多聽取領導、同事的建議和看法。同學之間有矛盾,要耐心地聽取雙方的意見;如果是對自己的批評,更要虛心地接受。古人所說的“兼聽則明”,就是這個道理。
4.口要勤——勤“說”
班主任工作的重心是思想教育,而思想教育主要的形式就是班主任的“說”。人們常常提倡“少說多做”,而班主任工作偏偏不能忽視“說”,而且要勤“說”。組織學生學習學校的有關規章制度,要“說”;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要“說”;布置學生完成學校的各項活動,要“說”;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及時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更離不開“說”。
“一笑”就是微笑,微笑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
實際上,教師的微笑在和學生的交往中確實有多種功能。當你找學生談話時,如果用含笑的眼睛注視學生,就會使學生放棄戒備心理,形成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當學生在課堂上因緊張、拘束而答不出問題的時候,你的微笑會使學生備感親切、愉快……威嚴是裝不出來,硬裝出來的威嚴是不會有力量的。強擠出來的微笑只能使人感到虛偽。只有對教育事業滿腔熱忱、襟懷坦蕩的人,在學生面前才會發出真摯的、自然的、真正的微笑。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松陽縣大東壩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