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民族地區教育的高度重視,“兩免一補”惠民政策實施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貫徹落實,農村經濟收入的增長,農牧民思想意識不斷提高了。在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到98%以上,寄宿制學生也日漸增多。尤其是近幾年撤并生源少、條件差、效率低的部分村小以來,許多中心小學的寄宿制學生已占70%以上。因為有了寄宿制學生,學校才有了活力,隨時都有歡聲笑語,隨時都能聽見朗朗書聲;但稍不注意,寄宿制學生也會給學校、老師帶來許多麻煩。因此,學校需要加強寄宿制學生的管理力度。
一、了解學生,及時反饋
寄宿制學生家庭背景不同,年齡、個性差異較大。大多數學生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有些學生猶如不受羈絆的野馬,肆無忌憚地在學校里放縱。也有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或一些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來到學校后,自理能力差,受到其他同學的歧視或欺負,對校園生活產生厭惡情緒,從而影響了學習。所以,學校里的生活老師要多與學生接觸和溝通,要多了解學生情況,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消除其不良行為,還應該經常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學校和學生家長,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學生自身素質不同,因而寄宿制學生形形色色,教師需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語言行為習慣等。有些學生不愛講衛生,說話粗魯,大吃大喝;有些學生愛搬弄是非,愛欺負別人;有的學生手腳“不干凈”,愛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所以,生活老師要密切觀察每位學生的言行舉止,把《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張貼在學生寢室、食堂等地方,并提醒學生去看、去遵守。密切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現優點及時表揚,并讓其他學生去學習;發現缺點及時指出,并督促其改正。
三、選拔室長協助管理
由于許多鄉下小學學生寢室不夠,每間寢室有三、四十人以上。每個寢室要選出兩至三名德才兼備、有一定威信的學生擔任室長。室長每天都應安排人員做好清潔衛生,晚上要管理同學按時就寢,發現有不按時就寢或半夜起來跑到校外去的立即向老師報告。室友遇到困難,室長應盡力幫助、照顧,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則應及時向學校反映。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有些寄宿制學生一進學校就開始思家戀親,覺得家里面才有關愛,家里才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他們甚至覺得學校是“監獄”。所以,學校要經常組織寄宿制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以寢室為單位進行籃球賽、個人才藝表演、小制作及手工藝品展覽活動等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又讓學生增長了見識,獲得樂趣,覺得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是他們快樂學習和成長的好地方。
五、高度重視學生的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頭等大事,全國上下都很重視安全,小學生是明天的希望,更要注意安全,杜絕出現任何安全事故。災害和危險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無知。在毫無災害意識、沒有自救能力的情況下遭遇意外,這才是真正的危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安全健康地成長,最好是教他們自己保護自己的方法。生活中,有些司空見慣的行為其實并不科學,甚至是危險的,比如,孩子們常玩的游戲“拔蘿卜”,就可能損壞頸椎里的神經造成終身癱瘓;飯后不能劇烈運動;雷雨天,室內的人也要防雷。還有學校要嚴格請假制度,學生在上課期間有事離校要寫假條,并且要由班主任簽字。每晚值周教師要對每一個寢室巡視,及時了解學生的動向,及時排除各類安全隱患。
總之,學校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老師以教育好學生,照顧、管理好學生為天職,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讓他們在學校里健康快樂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三埡彝族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