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經常在電視節目里、報紙上甚至在我們的周圍看到或聽到這些事情:在某些學校,有些孩子因早戀、失戀,發生了曠課、自殘身體甚至懷孕墮胎的行為。中學生早戀是一個讓家長和教師都十分頭痛的問題。筆者認為,在認識和處理早戀問題上,我們還得三思而后行,我們不應該太“過敏”,不應該把男女同學一起交往就認為是早戀。筆者將通過本文以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和探討早戀現象。
二、不要用“放大鏡”來看待早戀
根據心理學我們知道,中學生正處于青年前期,生理上處于比較成熟的階段,情感上已經產生了對異性向往愛慕的傾向。他們開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學間的交往,他們注視著異性同學有關自己的一舉一動,并在眾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漸由對群體異性的好感轉向對個別異性的依戀,即進行所謂的早戀。筆者認為我們要弱化早戀意識,不要用“放大鏡”來看待早戀,不應該把男女之間的相互青睞認為是早戀,而應該看做是“異性相吸”。
筆者做過“你如何看待早戀”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學生是這樣的情況:有的認為對方與自己興趣相投;有的認為對方學習成績優秀;有的認為對方英俊漂亮;有的認為自己孤單,想找個談得來的朋友談心;最嚴重的情況也只是說自己喜歡跟他(她)在一起,關注他(她)??梢姾芏鄷r候是我們教師和家長用“放大鏡”來看待學生早戀了,我們的過多關注和干預有時候催化了學生間的正常異性交往,導致不理想的結果。
三、要用“放風箏式”來對待早戀
我們知道,青春期有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不穩定性。青少年在這個時期,由于年齡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著感覺走。也正由于他們不夠成熟,不能全面認識自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能又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教師與家長要以“放風箏式”來對待早戀。所謂的“放風箏式”就是說給青少年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飛翔,但是教師與家長要牽著風箏的另一端,讓“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的同時,能夠較及時地把握“風箏”的方向,以確保“風箏”不會被什么“電線桿”或“樹枝”等絆住,不能飛得更高。
案例一
兩名15歲初中生,男生王某和女生徐某兩人彼此頗有好感,時常在一起談心、游玩。女生徐某父親知道后,認為王某影響了女兒的學習,很生氣,到學校找到王某,打耳光將其教訓了一頓,并警告王某今后不許再和徐某來往。受女方父親阻擋后,徐某和王某均對此很反感,覺得萬念俱灰,雙方共同離家出走,在一私人旅社服下大劑量安眠藥,欲以死殉情,幸好被及時發現,搶救脫險。
案例分析
王某和徐某兩人彼此頗有好感,時常在一起談心、游玩。這種異性交往既是中學生的內心需求,也是他們成長中的重要任務。家長要對學生異性交往有一個正確的區分,不能將所有正常的異性交往擴大成嚴重的早戀。家長不應該硬性地束縛和粗暴地干涉,如果家長把問題嚴重化,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反而會激起年輕氣盛的中學生的叛逆心理,干脆弄假成真或者導致嚴重的結果。而要以“放風箏式”來對待早戀,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在家長民主的監督下,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交往。
四、“為它做嫁衣”——強化“異性效應”
筆者所提的“為它做嫁衣”是指應用異性之間的微妙關系來為班級建設、家庭和諧和青少年的個人發展服務,以“異性效應”為媒介來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爱愋孕笔侵冈谌穗H關系中,異性接觸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發力,并能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感情追求,對人的活動和學習通常起積極的影響。“異性效應”能使青少年在愉悅的情感狀態中積極進取,充分發揮內在潛能,建立超常的良好形象,用于班級管理中,不但有利于同學間的正常交往,而且有利于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案例二
心理學家曾經對高中學生進行過一種聚餐實驗。第一次,讓男生坐在一塊,桌上的菜肴吃得精光,杯盞亂七八糟。第二次,在男生中插入了女生,用餐時男生一反常態,變得舉止高雅,禮讓為先。在日常生活里,學生對異性托付的事情常能出色地完成,甚至表現出超越自我的機智和勇敢。勞動時,如果有異性參加,干起活來就格外帶勁。當女生要光臨宿舍,男生的個人衛生會搞得特別干凈,把室內也收拾得清潔整齊,力圖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案例分析
異性之間的很多交往大多是簡單純真的。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應該弱化早戀意識,強化“異性效應”?!爱愋孕边@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對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起著積極的影響。利用“異性效應”,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增強男女學生的性別角色意識。
五、春天就該忙春天的事
春天就該忙春天的事,學生該忙的事是以正確的態度廣交朋友,與異性正常相處,幫助他人,豐富生活,而且理解教師和家長的心思;每個教育者和家長該忙的事是要以寬容的態度和合理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充分利用“異性效應”對青少年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強集體的凝聚力,而不應該用“放大鏡”來看待早戀,要以“放風箏式”來對待早戀,牽著風箏的另一端,讓青少年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飛翔。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學生心理素質培養[M].遠方出版社,2005.
[2]異性效應在班集體建設中的應用.班主任之友,2008.
(作者單位 浙江省蒼南縣礬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