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課改的核心,體現學生主體是課改的靈魂,高效課堂是課改的目標,作為高效課堂的核心環節——展示,在課改中的價值日益凸顯。專家說,展示使課堂成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本人也認為學生因展示而自信,課堂因展示而精彩,自己的思想品德課堂就因為巧妙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設展示的機會,打造出活潑、開放、智慧的思想品德課堂。
一、讓學生廣“說”,變課堂為展現才華的星光大道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說。”現代教育家魏書生老師說:“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來講。”目前,思想品德課具有“貼近學生實際,聯系社會熱點,評說人間百態”的優勢,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展示的話語權、表達權還給學生,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說、評、議,問題讓學生來提出,結論讓學生來得出、精彩讓學生來展示,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激活學生強烈的展示欲望,讓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堂產生熱愛之情。
“說”即口頭表達,或對學習內容問題的提出,或對問題的個性詮釋,或對同學講解的糾錯對抗,或對小組行為的獨特評價。我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說”,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對教材進行理解、感悟、說明;激勵學生敢于對他人觀點進行質疑,讓學生在糾錯、碰撞、辯論中學有所得。比如,學習《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設置出“我國國民生產總值持續保持增長趨勢,是不是說明我國已成為發達國家?我國民生問題得到很大的改觀,表明主要矛盾已經淡化?”等爭議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激烈地辯解、反駁、對抗,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熱情被點燃,課堂的高效在學生的說、評、論中展現。
二、讓學生勤“寫”,變課堂為個性張揚的夢想劇場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天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說:“活的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能力的鑰匙交給學生。”常言道:“聽得記不住,說的有印象,寫的不會忘。”高效的課堂,學生不僅僅是說、評、議,還需要寫、畫、練。所以,思想品德課堂必須重視學生的展示的書面表達,達到思想品德課堂的高效。
我根據教學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書面展示機會,如讓學生在預習中針對重點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或知識樹、課后總結歸納撰寫小論文、提高訓練模擬出卷,形成豐富多樣、風采洋溢的文本材料,并以張貼的形式予以全班展示,讓學生互相觀摩,互相學習,互相評價,實現了信息最大化的共享,知識的大交融,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欲望。譬如在復習中,一學生對“三個代表”進行總結歸納,他拋棄了傳統的單調問題歸類,繪畫出包含“內容、原因、事例、措施、國策”等在內的知識樹,一張24K的白紙把復雜的知識體系直觀地呈現在眾多學生面前,就像一道閃電劈開黑暗,創新的靈感激活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紛紛學習創作。知識樹的創作中,學生邏輯思維在完善和發展,創新思維在誕生與成長。
三、讓學生善“演”,變課堂為生命狂歡的知識超市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手腦雙全,是創新教育的目的。”他的至理名言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銘記在心,那就是:“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空間,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新課改要求學生人人都要展示,人人都能展示。所以我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追求學生展示方式豐富多樣,靈活多變,少一點老師的指導,多一點學生自主的展示,要求學生去“說”、去“寫”,更提倡學生的自編自演,或歌唱,或辯論,或小品,讓學生在表演中嘗試成功,體驗快樂,在實踐中激活思維,釋放潛能,打造我們希望的思想品德課堂——真實生活的課堂、體驗式的課堂。
比如,學習《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時,我提示學生采用多樣的展示來活躍課堂,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學生給我們帶來了驚奇:兩組分別為“憲法”“普通法律”,展開一場辯論賽,在你搶我爭的唇槍舌劍中學生全面地理解了憲法與普法的區別和聯系,明確了各自的地位和職能,學生的潛能在爭搶中激發,集體的智慧在對抗中凝聚,知識體系在論辯中完善,其效果遠遠超過老師的講解,學生課下問我:“老師,什么時候再來場辯論?”看,學習就這樣簡單。
總之,展示即發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提升,展示即成長,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只有通過展示才能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思想品德課的三維目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讓我們用展示托起思想品德課堂的高效吧!
參考文獻:
[1]趙小雅.杜郎口之變:解析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中國教育報,2010(9).
[2]于春祥.展示權產生的機制轉型.中國教育報,2012(3).
(作者單位 江西省地礦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