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高中生的思想現狀是比較復雜的,面對社會現實,其信念、理想也在不斷徘徊,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追求實際的心態。他們更加關注自身的發展,國家責任、社會責任意識都比較淡薄,其信念和理想均處于一種務實的氛圍中;一部分學生甚至是摒棄了理想的人生觀,站在現實的態勢上,堅持追求實際的價值觀,在對事物的認識上和對價值的選擇上都偏重于實際;還有一部分學生精神萎靡、思想空虛,性格呈現出脆弱、孤僻、偏激等病態的發展形勢。這迫切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發揮政治課優勢,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一、思想政治課進行思想教育的優勢所在
1.課程目標上具有直接性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相比,其思想教育功能體現為課程目標的直接性。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是對學校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在社會主義的基礎教育中,必須要貫徹“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并培養出德、智、體、美、勞能夠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培養目標一般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社會發展基本知識教育和公民基本權利、義務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以及基本國情教育。”從這里不難看出,高中思想政治課在進行思想教育方面其課程培養目標具有直接性。
2.教學內容具有直接性
思想政治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時具有教學內容上的直接性。例如,在學生們進入高中的第一堂政治課時,就告訴同學們進入高中就又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切都應該從新開始,不能沉浸在過去。同時,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教育學生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它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是正面、直接的。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內容(例如,社會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等等),都是在直接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民主法制觀念、科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等等。因此,與其他課程相比,在進行思想教育方面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更具有直接性。
二、發揮優勢,加強思想教育
1.從教學目標出發,發揮思想教育永恒性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不會進行改變,其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具有永恒性,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自始至終貫徹“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教育”。該課的教學目標具有幾下幾點:
(1)知識目標。懂得新時期我們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理解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懂得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精神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2)能力目標。通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偉大作用,引導學生要用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活動探究法、情感體驗法、時政分析法等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中華民族精神對于民族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認識到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從目標中能夠看出,通過學習要培養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與愛國情操。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講授該課時,筆者將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一文,摘其片段抄給學生。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誦,從而從心中迸發出那種要為祖國、民族學習而奮發向上的精神。
2.挖掘教學內容,加強思想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具有直接的思想教育功能,我們教師必須仔細地挖掘教學內容,以此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教學內容從頭到尾都在讓學生知道思想道德素質對一個人的一生有多么大的影響。如果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引起學生的思考:“為什么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如果我們不是一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人,結果會怎樣?”這種教學內容的安排將有助于學生的思想教育。
總之,在對高中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中,筆者始終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堅持思想政治教材基本思想是根,堅持無聲的示范性教育教學是土壤,這棵思想教育之樹才會常青,也才能開出朵朵鮮花,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封翠婷.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道德教育[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09(19):62.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南海中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