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能力是語文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語文中考試卷中,作文分值比例相當高,幾乎占總分值的40%以上,因此,作文教學的成敗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量。
然而,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語文氛圍卻相當貧乏。周圍的成年人語言表達也很難準確、連貫、得體,何況置身其內,耳濡目染的學生。再加上當代的學生課業負擔重,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無時間讀文學類書籍的。很多有文學價值的東西他們都沒有閱讀過,語文儲備空虛,又懶于練筆,于是作文水平明顯偏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如果在作前指導,作后講評上下功夫,則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增強學生的寫作欲望,再加上多多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較大提高的。
一、把好作前指導關
初中生寫作主要針對的是記敘文,即寫人、敘事、寫景、狀物。其基本要求是:講清事,重點突出;人物形象鮮明;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基于這一點,不妨我們這樣去做:
1.教學生寫生活,拓寬收集素材的渠道
廣闊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把部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的稀奇事、古怪事、新人新事……統統搬到作文課堂上來,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一切優勢,先各自講述,然后相互交流,講故事、談感受、談體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人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述。然后以此作文,不但積累了寫作素材,又可文思泉涌,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
例如,我們可以在每周的語文課中專門開辟出一節“講述課”,讓學生來講自己的故事,講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讓他們試著從這些故事中體悟人生哲理,積累寫作素材,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然后鼓勵他們把這些故事寫出來,用到文章中來。經過“看”“思”“講”“再構思”之后,學生寫作的阻力自然會減少。
2.教學生學表達,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寫作要求指出: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合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內容。
故事的敘述是講究技巧的,會講的人往往講得聲情并茂,引人入勝;不會講的則講得平淡無奇,枯燥無味。因此,在學生講述后,教師要融入學生中,與他們真誠地交流、探討,摸索事件表述的最佳效果。如:中心事件是什么?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怎樣的?中心人物是誰,如何出場的?事件集中反映了社會的、家庭的,還是學校的事情?是新人新風尚,還是邪風惡習?如何開講才能吸引聽眾?需要用到怎樣的表達方式?要不要使用某一寫作手法(修辭、古詩詞、名言警句,或特定稱謂、特殊標點)?詳略應該如何安排,是點到為止,還是詳略透明?層與層如何過渡,如何收尾?是戛然而止,余味無窮,還是畫龍點睛,明示中心?只有把這些寫作中的疑難理清了,學生作文方可心中有數,下筆有神。
3.教學生范文新編,舊貌換新顏,創新寫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寫作要求指出:能從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進行縮寫,理解把握文章的內在聯系,結合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從而進行改寫。
蘇軾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即從不同角度欣賞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收效。文章也一樣,同一件事會折射出不同層面的東西,而不同的事卻也能反映同一層面的問題。鑒于此,在學生作文實在無法下筆時,要教他們例文新編,從熟悉的佳作美文中汲取素材,另換角度,挖掘不同的主題,然后變換寫作格式,變換描寫側重點,讓這一素材舊貌換新顏,化成為自己個性化的作品。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又充實了他們的素材庫,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表達技巧。
語文教師普遍認為讓學生背例文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一周背一篇例文。選那些經典的、技巧豐富的又不是太深或太淺的例文讓他們去背。正所謂熟能生巧,背得多了便自覺不自覺地會去模仿,繼而便生出新意,學會再創作了。
二、把好作文講評關
作后講評是作文教學的延續,也是激起學生寫作欲望,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講評要遵循兩大原則:(1)賞識、鼓勵;(2)交流、溝通。只有做到這兩點,才可真正達到講評目的——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任何作文都是學生苦心經營的結果,他們也渴望被肯定,贊揚是他們寫作不竭的動力。因此,發現他們文章的亮點是批閱的關鍵。諸如書寫、用詞、語言、行文布局、表達技巧、寫作態度、立意等。只要有閃光點,教師就應作出肯定,從而滿足他們單純的渴望,培植他們寫作自信的土壤,讓他們從此投入自由廣闊、豐富多彩、繽紛絢麗的生活天地,關注自我,用眼睛去觀察,用手去創造,用心去探索,反映更真實、更深刻的事物。
可以在班里分一些作文小組,寫完作文后,讓小組之間互相批改、評分,讓一個小組的人集所有組員的智慧去批改另一個小組的作文。然后教師再去講評,評出每周的優秀作文和“點評之星”。在評改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思考,會分析,會討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老師與其他同學都心悅誠服。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寫作思維,拓寬了寫作視野,又讓學生學習了寫作技巧,訓練了表達技巧。為了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認可,他們會更加努力,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或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并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分享感受,溝通見解,使自己的作文越來越好。真所謂采眾花粉,釀自己蜜,一舉多得。
總之,作文教學是周期長、功效慢的一項工作,實施起來比較棘手,但只要我們講究策略,搞好作前指導,作后講評的環節,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很快提高。
(作者單位 范潤生:山西省嵐縣教研室 班小青:
山西省嵐縣古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