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自古以來就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育人的前提,教書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在師范學校我們就接受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熏陶,如今,面對不同年齡階段、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它的內容當然也有所不同,我們小學教師培養的對象就像一塊非常粗糙的玉石,只有經過教師的雕刻過程,才能凸顯玉石的價值,而育人只有滲透在教書的過程當中,才能體現出它的色、味、情、趣,現在我想就教書與育人方面淺談幾點看法。
一、教書與育人的同時一定要提供機會增強學生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發展之母。”學困生是班上的弱勢群體,不少老師還常把他們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歷中,他們產生了自卑感,然而,又有誰想過,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同樣有著渴望獲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我們老師應特別注意為他們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上感受成功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記得班上有一個叫郭健平的同學,上學年剛轉入我班時,語文、數學只有35分的成績,為了更好地激發她的學習熱情,我把她安排在第一桌,努力找尋她成為差生的原因,課上我經常提問她。聽寫時有一次她考到80分,我就批注:你真棒!繼續加油哦!還利用課上時間請她介紹為什么進步這么快。她興奮極了,學習興趣猛增。打那以后,她聽寫得80分是常有的事了。特別是有一次,我在上古詩《詠柳》一課的公開課上,我的問題是: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賀知章還寫過哪一首詩?試背一下。一只小手若隱若現地舉了起來,我一看,對,是她。公開課上也敢舉手了,當時舉手的同學很多,對這位學困生我完全可以視而不見。然而我不但請了她,鼓勵她放松一些,慢慢背,還逐字逐句引導她,直到她結結巴巴地把那首《回鄉偶書》背完。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大加夸獎,表揚她有靈感,記憶力好,還請同學們用熱烈的掌聲向她表示祝賀!當時的她激動地坐下了??粗且种撇蛔〉南矏偅医蛔≡谛睦锬钪汉⒆樱x謝!你又一次讓我看到了賞識的力量,我一定會努力去創造使你們獲得表現的機會,讓你們再一次體驗成就感。從此,我堅信:課堂上給學困生一個機會,他們會還你一個奇跡。郭健平身上的缺點逐漸地克服了,自信心也不斷地增強了,上學期期末語文、數學都考及格了。我真覺得好有成就感啊!
二、教書與育人的同時一定要把握兒童的心理特征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書中育人一定要注意去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掌握自己教育對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狀況、年齡特征進行教學,寓育人于教學中,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小學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兒童,他們知識面窄,既貪玩又好動,這是他們的弱點,但他們心靈純潔,既好奇善問,又好表現,這是他們的優點。根據孩子們的這些年齡特征,在教學時,老師就要循循善誘。講課要力求做到因勢利導、生動有趣,使孩子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性,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如,我在教學《駱駝和羊》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我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很快進入角色,組織他們扮演長得高的駱駝和長得矮的羊,在原來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加上了駱駝和羊的對話這樣一些表演內容,表演完成后再教育開導“駱駝”和“羊”,既要知道自己的長處,更要看到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取長補短,不斷進步。這樣把握兒童的心理特征,效果顯然是事半功倍的。
三、教書與育人的同時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對于小學生來說,好的行為習慣需要班主任一點一滴地去培養。比如,上課鈴響了,學生不記得把學習用品準備好,有的拖拖拉拉進教室,進了教室也在講話。針對這種情況,單純的說教并不起作用,于是我編了一首兒歌:“鈴聲響,進教室,學習用品擺整齊,等待老師來上課?!泵慨斺徛曧?,都由班長領著一邊說一邊做課前準備,這樣一來,課前準備都做得很好,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習效率也高。又如,我讓學生預習生字時也編了個順口溜:拼拼音節讀準音,看看結構認清形,連成詞語理解意,自己學習記得清。這樣一來,學生預習就有了明確的目標,預習的習慣也慢慢地培養起來了?!傲己玫牧晳T是享用不盡的財富”這話一點都不假。當然,個別問題是需要個別解決的,如,我班的趙聰同學個人衛生做得較差,也經常隨意拿別人的東西,為了不傷他的自尊心,不讓其他同學對他另眼看待,我從不在同學面前批評他,而是給他講故事、說道理或個別談話,從這以后,趙聰同學的行為習慣有了較大轉變,也再沒有聽到同學們告他的狀。從教至今,我從沒隨地亂吐一口痰,隨手亂扔一張紙,隨口亂說一句臟話,我經常告訴自己:教書與育人的同時一定要在行為習慣上做學生的榜樣。
班集體像搖籃,我就是媽媽,讓綠色的童謠伴孩子健康地成長;班集體像個家,我就是家長,讓孩子們備感家的溫馨;班集體像艘船,我就是舵手,把孩子們送到成功的彼岸。
我認為,在教書中育人,在育人中教書才是教師的理想境界。
(作者單位 福建省永安市燕北西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