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沈從文的鄉土小說分別代表了現代鄉土文學寫實與抒情的不同風格,與之相對應的是小說中所呈現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
兩人在創作方法上的差別,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有著密切聯系。
魯迅家鄉浙江紹興,屬古越之地,越人復仇雪恥的精神和愛國氣質對其叛逆意識和剛毅氣質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儒家的入世精神培養了他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而少年時代的家道中落使得他不得已而接觸下層人民,體會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他青年時期,正值康梁開展維新運動;他在南京求學時,受《天演論》影響較大;日本留學又師從章太炎,早期維新派及有志于富民強國的革命先驅對其思想形成起了積極作用。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中對傳統文化的自覺叛逆,帶有民主、革命性的內容。表現人生、反映時代成為當時創作的共同傾向,對于具有強烈責任感的魯迅來說,文學創作承載著啟蒙大眾、改良社會的使命,他的鄉土小說充滿了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
沈從文的故鄉僻處湘西,遠離城市文明,形成了湘西社會封閉與半封閉的狀態。這里長期受著荊楚張揚文化的熏陶,有著楚地巫鬼文化的濃厚傳統,易形成自由、浪漫的品格,其源頭可追溯到屈原的《楚辭》。大自然的養育和充滿楚風騷韻的湘西文化的熏染,以及身上流淌著的苗、漢、土家不同的血液,促成了作家富于幻想、崇尚人格獨立的浪漫品格以及疏于功利的個人氣質。初到北京的沈從文沒有趕上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同時以“鄉巴佬”自居的作家,又感到與城市文明格格不入,故把筆墨放在了充滿神秘色彩的湘西,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麗淳樸的湘西風俗畫,其鄉土小說中散發著濃郁的抒情格調和浪漫情緒。
那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又是怎樣在兩位作家的小說中體現出來的呢?
魯迅在創作中突出的現實主義精神主要體現在對重大社會題材的開掘,真實地再現客觀現實,注重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等方面。
首先,“為人生”“改良人生”的態度決定了魯迅的作品必然要對社會黑暗和民族性進行揭示和探討,控訴黑暗的社會制度與封建秩序給人的命運和人性的扭曲造成的傷害。《祝福》真實地描繪了勞動婦女祥林嫂在舊社會的悲慘遭遇。作品通過封建禮教吃人的事實,譴責了以魯四老爺為代表的這個制度與社會,也批判了周圍群眾所施與祥林嫂的冷漠、歧視和嘲弄。《社戲》描述已經逝去的美麗的童年,贊美農民及后代的質樸、誠懇。《明天》反映市鎮貧民的生活,描寫單四嫂子的悲慘遭遇。通過魯迅的小說,可以窺見隱藏著的巨大的社會變遷。
其次,真實地再現客觀現實,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從不添加脫離對象的任何意志。魯迅對傳統文化洞若觀火,對農民的悲慘境遇和農民的麻木、愚昧有著深刻的體驗,從而使他筆下的人物形象表現得真實。孔乙己身上的破長衫、教“我”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把一個受科舉制度戕害的迂腐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孔乙己》);阿Q的精神勝利法則是束縛其覺醒的一種精神狀態,同時作家將自己對人物的愛憎也隱藏在真實的描寫中,通過敘述,自然而然地顯示出來(《阿Q正傳》)。
第三,注重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較少景物渲染和情感宣泄。多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多用語言、動作展現人物性格,語言平實、精練。對祥林嫂外貌的描寫:“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寥寥幾筆就把一個悲慘婦女的靈魂付諸紙上。
而沈從文小說中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體現在強烈的主觀性、回歸傳統、回歸自然、散文化的傾向等方面。
他筆下的湘西世界有了浪漫主義色彩。清純少女如翠翠、三三、夭夭,她們在和諧的自然中展現生命的本色,成了善與美的化身。他認為,“神即自然”,自然不僅是客觀存在,而且是一種宗教信仰,大自然養育了人類,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尤其是翠翠,像坡上幽篁一般清,如山頭黃麂一般乖覺明慧。這是天地靈氣孕育的奇跡,是沈從文期待的理想中的生命形態。
作品中大量對奇異民俗的描寫以及以湘西傳說為題材的小說,給讀者展現出一幅瑰麗多姿的浪漫風俗畫。湘西文化中,迷信與宗教、神性與魔性相交織。《月下小景》取材于佛經故事,描繪女子只能與第一個男子戀愛,卻只能與第二個男子結婚的風俗,致使儺佑與情人雙雙服毒,殉情而死。把佛經故事翻新,注入夸張想象,表達作家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其中包含的承認人力限度和知足常樂的觀點,明顯受了佛教影響,從而可以表現出回歸傳統的傾向。《龍朱》的神奇性體現在:龍朱是美男子中的美男子,所有姑娘面對他都失去了表示愛慕的自信,他的歌好得沒有一個女人敢接聲。最后,龍朱折服于一位美麗且氣度非凡的啞姑娘,超凡入圣的美回歸人間,使人間的愛煥發出浪漫的色彩。小說中對人性美的贊頌與謳歌,也是作家向傳統回歸的體現。
另外,沈從文的鄉土小說在篇章結構上并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而把小說散文化,把散文美推向極致。他用抒情詩的筆調寫湘西,為自己的風格注入了一種詩的抒情,創造了文體之美。
如果把魯迅的小說比作戰斗檄文,那么沈從文的作品則是田園牧歌。兩人的創作互相補充、互相映襯,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元、絢麗多姿的鄉土文學藝術世界。
(作者單位 山東省無棣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