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我們都知道,環(huán)境對人的行為、思維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比如我們會發(fā)現:相對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的學生就比較活潑,思維相對比較活躍,課堂上的學習氣氛就顯得濃一些;而比較嚴格、死板的課堂往往會讓學生感到壓抑,甚至恐懼,學習動力、學習興趣自然就會大大減小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想讓自己的課堂生機勃勃,讓學生們都喜歡,就要試著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比如在語言上可以多一些生活化的詞匯,少一些教條的指導;多一些笑容,少一些冷面孔;對學生多一些贊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理解、支持,少一些抱怨、打擊等等。例如春天,在教學中可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思考或是討論,讓課堂氣氛稍微活躍一下,避免部分學生瞌睡或是困乏。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給學生一些自由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進而喜歡老師,喜歡數學,愛上數學,提高數學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一些基本能力、一些基本方法,讓他們能夠學會一種知識就能舉一反三,學會更多的方法與思路。比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很多題目都要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其中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就要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勤于觀察以及樂于觀察,就是對周圍的事物都有著豐厚的興趣,并愿意去解密、去探索。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察目的,目的是觀察最顯著的特征,有目的的觀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果觀察毫無目的,只會東張西望,就達不到訓練的目的。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加引導,將他們引入正確的道路。再者,還要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粗枝大葉的觀察是收不到效果的,比如語文課本上面的“小燕子觀察茄子”的故事,看事物要看到它的本質,就要多花心思。比如有這樣的一列數字1,2,3,5,。讓學生填后面的應該是多少,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找規(guī)律的題目,1+2=3,2+3=5,所以要填的數字就是3+5=8。如果將題目改一下:2,3,5,。那么答案就不僅僅是一種可能了,還有可能是7,因為2、3、5都是質數,那么接著后面的數字就有可能是7了。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節(jié)課堂只有短短的40分鐘,要使學生能夠完整地掌握一些知識,只憑這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而由于學生自身思維的局限性以及外部條件的關系,離開了課堂學生很少能去學習知識。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根據已有的知識或是結論,進行再次的創(chuàng)造、引申,得出新的知識或是結論。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是培養(yǎng)學生必備的一項重要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旦養(yǎng)成,對于學生自學或是幫助其他學生學習,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比如,我們學習完圓和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以后,就可以讓學生計算學校操場的周長;或者學完體積的計算方式后,讓學生計算一桶礦泉水能裝多少杯,進而計算出一個班的同學1天要喝多少桶水等等。
四、開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它可以讓學生由簡單的東西思考到復雜的問題,讓抽象的理念變得具體,放飛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心靈得到更好的啟迪。比如在找規(guī)律的問題上,我們可以列出這樣的等式: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1225
45×45=2025 ……
讓學生找其中的規(guī)律,并及時地算出55×55=?65×65=?
這個題目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不是很難,很多學生都會很容易發(fā)現結尾都是25,只是前面的數字發(fā)生了變化。而前面的數字到底有什么規(guī)律,他們可能很難發(fā)現,教師可以把這樣的題目留作家庭作業(yè),讓學生思考一段時間,進而加深其印象。然后將數字單獨列出來,讓學生去想象1和2、2和6、3和12、4和20有什么規(guī)律,這樣一來,就會便于學生的思考,學生就會發(fā)現:2=(1+1)×1,6=(2+1)×2,12=(3+1)×3,20=(4+1)×4,(10x+5)×(10x+5)就是(x+1)×x后面再帶上25,那么55×55就是3025,65×65就是4225。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高臾鎮(zhèn)學區(q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