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行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培養高素養的專業會計人才,是當前職業教育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
現實中,中職的學生入學分數比較低、基礎比較差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要想培養出有理論、有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必須把會計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術應用有效結合。因此,作為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更加重視會計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使每個學生都適應各企事業單位核算和管理的需要。
二、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薄弱環節
盡管中職會計專業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從目前的教學效果看,培養出的學生在實踐技能方面與社會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觀念有待更新。會計專業作為一個傳統專業,在實際教學中,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想并沒有徹底改變。無論是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以及教學內容上都以理論教學為主導,而實踐性教學無形中排到了從屬地位,這對于會計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不行的。
2.教學方式、實踐仿真有待改進。目前,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都配有專業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會計理論學習后,就會讓學生在教室或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封閉式的技能訓練。技能訓練的形式主要是以工業企業為例,通過幾十筆,甚至上百筆典型業務,組織學生分組、分崗做賬核算。
3.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中職學校財會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從財經類專業畢業后,直接從大學校門邁入中專校門,并沒有在各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經驗。所以在指導學生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往往是“紙上談兵”,很難把工作環境下的會計崗位講清楚。教師實踐能力不高,勢必會影響會計模擬實訓的效果,因此,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勢在必行。
三、改進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建議
1.創新教學理念和模式。要徹底改變會計專業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思想,形成以理論指導實訓、用實訓鞏固理論的教學模式。單純的會計理論知識枯燥無味,往往會影響學習的積極性,而實訓中的單據、憑證、報表以及核算過程更形象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改革實驗手段和方法。面對日新月異的經濟現象,會計核算內容不斷增加,會計核算方法不斷變化。中職學校模擬實驗室配置也要及時更新。補充必要的實驗教學設備可以在校辦工廠直接實習,更有利于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 河北省蠡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