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興趣的培養
教育行業有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自然,學生對某件事物有了興趣,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可見,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興趣的培養主要是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對于興趣的培養,我的想法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步步慢慢來,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喜歡物理,對物理不理解,這很正常,有一個學年的時間,我可以慢慢地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在班上成立以課代表為首的“物理興趣小組”,由教師直接培養,幫助他們發現、總結生活中的一些小知識、小道理,在班上建立“物理板報”,定期更新;還可以協助他們做一些小玩具、小模型,在班上進行宣傳、演出,吸引其他同學的興趣,進而慢慢擴大隊伍,吸引更多學生的興趣。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學生之間的交流容易了,比教師說得再天花亂墜效果都要好得多。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用再擔心他們不想學、不愛學了,教學的目的就會更容易達到。
二、知識的綜合
惰性是人類的弱點之一,人人都有惰性,這在初中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初中時期的科目多,課時多,相對要讓學生掌握、吸收的知識也多,學生們大部分時間都處在負荷運行狀態,惰性就顯而易見。如果教師能幫助他們完成一些任務,幫他們減輕一些負擔,他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消化、理解,并對教師抱有感恩的心理,這對于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初中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此時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全局觀念以及綜合知識的能力都不足,所以,教師對知識進行綜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比如在“聲現象”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聲現象的成因、傳播方式以及回聲現象進行整理,對其中涉及的相關知識,比如音色、音調、響度等知識進行舉例對比,便于學生的認識,同時運用生活中相關的,最好是與大家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例進行說明,比如某同學上課悄悄和旁邊的同學說話,教師就可以說:我根據某同學的音色就知道你是誰了,你的音調不要太高了,都快趕上我了!這樣,既委婉地批評了那位同學,又讓大家學習到了一些概念,可謂一舉兩得。
三、實驗的協助
物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可以從事實驗,很多的知識我們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來說明。特別是對于書面語很難表達出來或是在書本上看不到效果,需要親自動手實踐的例子,比如電路圖。電路圖是初中物理的一項重要知識,也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一項技能。但是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比如我們班上的一個學習很好的同學,他根據所學的知識回家接電路,結果造成短路,差點出事。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加上實驗,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會,那么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沸騰”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我就拿出酒精燈、鐵架臺和燒杯,現場直播了一次水沸騰的過程,讓學生觀察,并進行總結,他們很認真地看完整個過程,并從中發現了“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這個規律,這對于他們以后認識水是否沸騰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還有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如果單單在課堂上講,學生肯定無法理解,這就需要我們準備器材,讓學生動手實驗,這樣就會加深他們的印象,并且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如果在教學中我們多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擴大他們的視野范圍,這對他們的實際意義是無法估量的。
四、實用的鞏固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如果能將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予以及時的運用,那么就會進一步鞏固知識,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比如水的各種各樣的形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需要讓學生理解并加以運用,讓他們知道霧、露、雨、白氣等是液化產生的;雪、霜、霧淞是凝華產生的;冰雹和房檐的冰柱是凝固產生的。并且,要知道為什么鍋爐旁邊貼有“高溫危險”標識,要知道被水蒸氣燒傷是比開水燒傷更嚴重的,因為如果被燙,就是先被水蒸氣燙,還要被開水燙,讓大家注意危險,切勿靠近。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之所以讓學生感覺苦澀、難受,可能就是我們教師方法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我們多總結經驗教訓,多分享彼此的成功心得,相信教學就會變得更加輕松、簡單,也讓學生學得開心、快樂!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固義鄉學區駙馬溝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