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明確了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建立了新的課程目標體系。這些新的課程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有效落實,都離不開化學實驗。認知心理學認為,實驗的過程符合學生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認知規律,同時實驗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都可能激發學生渴望進一步發現新知識。而且,實驗也是學生形成新概念、認識并理解化學原理的實踐依據,是學生掌握化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方式。
二、教學氛圍的改進
傳統的實驗模式強調整齊劃一、“訓練”有素,學生必須無條件接受已經成型的實驗設計和操作規定。在這樣的實驗學習過程中,學生難以積極主動思考實驗的原理、目的以及意義。所以,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環境,就要讓學生從被動轉向主動,從接受知識轉向參與討論。
1.利用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
應該倡導自由追問的教學環境,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啟發式教學。在探究過程中,經常出現實際的實驗現象與預測的實驗現象或理論知識看起來并不相符的狀況,這往往能激發學生很強烈的求知欲。這種心理狀態會使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提問,同時教師可以引導適當的討論,然后講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環境才是主動式學習的開端,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前提。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驗設計
化學新課程中所倡導的化學實驗問題應“有探究價值”,同時要給學生一個為了實現目標而主動進行實驗設計的機會,通過對方法的篩選和影響因素的權衡,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化學實驗方案的目的性和復雜性,并理解看似無關緊要的步驟和方法,這樣才能實現學生對于實驗的目的、方法、意義、過程的全面理解。
三、實驗內容的改進
化學實驗具有動機功能,可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但是過分強調“學科中心”的化學教科書,使化學實驗的“學術化”傾向十分明顯。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理解很空洞、很抽象,并且在化學學習中很難提起興趣。同時,化學實驗作為化學教科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是尤為重要的。因此,通過改進化學實驗的內容使學生理解并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于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質作為實驗藥品
如果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化學物質作為實驗藥品,可以降低化學在學生心中的神秘感。這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作用,同時可以激發他們對實驗和探究的興趣,如,“灼燒砂糖和面粉”“蛋殼性質測試”“純堿、石灰水、食鹽水、肥皂水、蔗糖水的酸堿性測試”等。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可以建立一個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對化學不再陌生,化學藥品也不再是獨立于生活的神秘物質。
2.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作為實驗內容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化學現象都可以作為化學實驗的內容,如,“鐵釘銹蝕實驗”“雞蛋白性質實驗”“吸入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等。以這些素材為實驗內容,有利于學生注意、觀察、解釋和利用身邊的化學現象和所學的化學知識。
3.采用“家庭小實驗”的方式提高學生興趣
國內外的各種調查顯示,很多中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正在明顯降低,甚至一些學生放棄了化學學習。所以,化學實驗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就成為改進的關鍵。如何增加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成了人們開始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課標”實驗教科書中也采取了“家庭小實驗”等新的化學實驗形式。
所謂家庭小實驗是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用品作為實驗儀器和藥品,由學生在家里獨立完成的一類實驗。這類實驗儀器和藥品相對易得,實驗較為安全,操作并不復雜,同時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四、小結
現代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個人對知識的構建過程,需要學習者的智力投入。學習者不能把知識機械地搬到記憶中,學習過程是一個理解過程。長期以來,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往往轉化為一種形式,淪為知識灌輸的附庸或點綴,失去了它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而新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的不足,學生由被動、機械的操作變為主動、探究的實驗,活躍了學生思維,開發了學生潛能,很多時候學生表現出來的能力,超出了教師的預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學符合當前提倡推行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強學生學習化學這門科學精神動力的需要,是提高他們動手動腦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需要。
理論和教學實踐都證明,在化學實驗中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全面理解科學的真正含義,促使他們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實驗科學。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科學探究欲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因而能夠培養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鄭長龍.化學實驗教學新視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畢華林.化學新課程理念與實施.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嶺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