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在《李覺出身傳評語》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峰巒起伏,乃令游者賞心悅目。或絕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寫文章要像山峰一樣起起伏伏,不要平淡無味,要跌宕起伏,那才能吸引人。所謂教學高潮是指給學生留下最深刻最鮮明的印象,并得到學生最富于感情反應的時刻,這時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狀態(tài)。因此,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總是不失時機地制造一個個小高潮,從而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大高潮,讓學生在最強烈的感情震撼中或凝神細想,或釋然愉悅,或驚奇欣喜……
那么,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設計高潮呢?
一、新課堂導入時的高潮設計
在新課堂導入時,教師要想盡辦法讓學生入情,一開課就觸到學生心靈,并深入最柔軟的部分,以獲得強烈的感情體驗,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那么這樣的一節(jié)課一定會讓人感動,從而回味無窮。盡管學生千人千面,性格各異,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教師應先動情,以情感人,感染學生,開啟其感情的門扉。比如在講《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這一課時,一開課就播放一段香港回歸的錄像,從百年前的殖民統(tǒng)治,百年恥辱,到百年后的揚眉吐氣,百年雪恥,特別是看到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英國“米”字旗落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歷經(jīng)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這一莊嚴場面時,每個中國人無不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我甚至看到有的學生眼里有淚花閃爍,此時此刻,我對學生講:“一百年前,我們的祖國貧窮落后,我們只能任人宰割,而一百年后我們終于站起來了,香港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無不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無不為身為一個中國人而驕傲。”講到這里,我不知不覺眼睛濕潤了,同學們見此情景也深受感染,許多同學的眼里有淚花在閃動,此時此刻不用教師多說,那種熱愛祖國的情感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油然而生,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所以說,只要教師在教學的關鍵處凝理注情,扣人心弦,就一定能奏出教學的最強音。
二、歷史規(guī)律形成過程中的高潮設計
探究《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是什么》,教師出示探究題目,同學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師:同學們,在古代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法令來約束人們的行走?
生1:沒有。
師:那為什么在現(xiàn)代卻出現(xiàn)了《交通法》呢?
生2:社會進步了,車輛也越來越多了,交通事故頻繁出現(xiàn),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所以出臺了《交通法》。
師:是什么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生3:科學技術。
師:社會的進步除了科技的影響之外,還有哪些重要因素?
生4:思想解放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源泉,如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新文化運動等。
師:除了以上同學的觀點以外,你認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還有哪些?
生5:還有革命與改革,比如早期的英、法、美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日本明治維新等,中國康有為等人的維新變法,孫中山高舉民主主義旗幟進行的辛亥革命等。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我們學習歷史就要去不斷總結規(guī)律性的東西,懂得“論從史出”的道理,掌握史論結合的學習方法,這樣我們的歷史學科就會越學越有趣。
三、課堂教學中學生“突發(fā)奇想”的高潮設計
比如在上《查理帝國》這一課時,一位教師在備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怎樣評價查理大帝?”在上課時他和學生共同看錄像,結果錄像就停在一個宗教畫的畫面上,畫面的內(nèi)容是查理大帝的靈魂正在接受天堂的稱量,一個魔鬼正在企圖把查理的靈魂拉入地獄。這位教師原本想讓學生看完這段錄像后評價查理大帝,可是看到錄像結束時的這一幅畫面時,一位學生突然問道:“老師,人的靈魂真的會升入天堂嗎?”當時這位教師并沒有正面回答這位學生的問題,而是采取了迂回的政策:“按照西方的宗教學說,有的人死后他的靈魂會升入天堂,有的人的靈魂則會下到地獄。”學生從必然性和可能性兩方面預測,最終一致認為,查理大帝國將走向分裂。
真實而具體的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都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連續(xù)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超越教師預設的意外。處于信息時代的學生,他們的知識面有時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和預測,他們經(jīng)常會說出或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對于出現(xiàn)的種種之意外,不應一概而論地視為不和諧的音符,而應看做一種可開發(fā)利用的課堂教學資源,以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合理地挖掘蘊藏其中的潛在的教學價值。
四、課堂小結的高潮設計
常言道:善始善終。良好的開端雖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巧妙的結尾猶如“畫龍點睛”,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使課堂教學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云。”總之,掀起初中歷史課教學高潮的方法很多,期待我們不斷去探索、去嘗試,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去突破和挖掘,一定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歷史課的實效。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會昌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