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要求在初級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即在進一步發展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學習,重點發展學生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三復習階段如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出幾點淺見,一則通過教學反思更好地促進自己的教學,二則希望能得到其他同仁的寶貴指導。
一、構建詞塊,積累詞匯量
猶如土木磚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樣,詞匯是說話寫作的必需材料,也是制約寫作能力提高的瓶頸。學生沒有建立相關話題的詞塊,在寫作時總是詞不達意,不能精準地從大腦里調出有用詞匯,只有依據漢語思維,這樣意思雖然表達出來了,卻是漢味十足。高三教師在第一輪復習中絕不能以為孤立地復習幾個詞匯短語就算大功告成了;相反,教師要采用復述課文、句子接龍、編故事等形式,盡量創設大量的相似情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用上該單元的相關詞匯,從而達到實現由輸入到輸出的轉化過程。
二、了解英文句子表達習慣,提高句子表達能力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個段落組成的,而段落又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句子組合而成的。由此可見,句子是作者表達思想的最小語言單位,是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組成部分。句子寫作是短文寫作的基礎,沒有好的句子就不可能有好的文章。教師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各種構句技巧方面的訓練,如通過添加形容詞和副詞使名詞表意更準確,使動詞行為更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栩栩如生之感;通過添加介詞短語可以使句子意思更明確,信息更充實等;通過句子合并和判斷句子從屬關系使句子層次更清楚,重點更突出,表意更明確。
三、誦讀教材經典,培養話題整合能力
掌握大量的詞句并不等于掌握了如何有效準確地把它們應用到語篇中。新課標人教版的英語必、選修教材內容涵蓋萬千,體裁豐富多樣,兼有知識性、趣味性,是模仿性很強的英語教科書。在對這些閱讀素材加以篩選、整合、編輯的過程中,教師在復習中可以打破模塊限制,將不同模塊內容相似或文體相同的文章歸類,并從中挑選出經典片斷或章節,以此作為學生練習英語寫作的話題以及模仿的范本,并讓學生在早讀時間大聲朗誦。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相關話題詞塊調用的能力,同時還能使學生在篇章中通過模仿提高自己的謀篇布局及構句能力。
四、結合聽說,提高語流
很多學生的普遍困擾就是讀了很多也記了很多,可就是寫作時無法自如地調動所學知識。如何逐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流利準確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呢?聽力材料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的純語言學習環境;此外,聽力材料與閱讀教材相比,其內容的廣度及深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中不僅能聽到純正地道的發音,也能了解到人物介紹、英美家庭生活習俗、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知識等豐富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不少聽力材料與生活息息相關,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在一定的話題材料和交際用語控制范圍內,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并準確地用目標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達到最終較為熟練的語流。
五、發揮教師課堂用語的示范作用
傳統的高三復習課中,很多老師認為英文授課是花架子,完全實行漢語教學。教師要盡可能地用英語授課,發展學生英語語言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訓練:要采取各種方法訓練學生英語語言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要教會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要從訓練形象思維開始,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訓練;要盡可能不用漢語翻譯而用英語解釋,消除漢語思維的影響;要努力創設良好的英語環境,在英語交際中發展英語思維能力。
六、通過重視寫作過程,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長期以來,英語寫作成果教學法(The product approach)在我國居于主導地位,教師根據寫作的終成品來判斷寫作的成敗,重視寫作的技術性細節(如格式、拼寫、語法等),忽視寫作過程的指導。在具體寫作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如何緊扣主題、運用正確的寫作方法等。在文章修改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如何修改語法及用詞的錯誤。總之,教師要準確地把握不同文體特點,在對寫作材料進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在寫作訓練中實時介入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及時了解該怎樣運用平時積累的東西高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提高寫作訓練的有效性。
總之,新課標提倡教學應“以人為本”。高考作文命題越來越體現這一理念。筆者作為湖北省課改第一批親歷者,深刻地感受到我們應牢記這一理念,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完成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更要把情感目標落到實處,致力于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我們的學生能真正用英語進行思維,能真正地用英語時,我們也就不用為他們的寫作發愁了。
(作者單位 湖北省潛江市文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