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是每位教師所期盼的,也是學校考核教師工作成績的重要內容。面對升學考試思想品德所占比例低,思想品德課受到冷落,中學思想品德“副科”的位置突出的今天,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難度很大。原因在于:思想品德不僅受到教學本身的影響,還受到師生心理因素而帶來的工作態度、學習熱情、責任狀況、重視程度的制約。要改變這種狀況,搞好當前的思想品德教學,我們要轉變觀念,抓住向素質教育轉軌這一良機,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上下工夫,切實把精力投于課堂45分鐘上來。
近幾年來,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果良好,其具體做法歸納起來有七點。此七點相互滲透,有機結合,不可分離,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良好的作用。
首先應非常熟悉教材,這樣可靈活巧妙地因材施教。讀、講、議、觀察、實踐相結合。不平均使用時間,而按教材中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和學生接受程度有側重地安排。
其次應愛學生。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地上。”教師要為人師表,嚴于律己,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避免對立情緒的出現。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就會崇敬你,視你為朋友,上課認真聽講,有問題才敢問。學生是主體,是內因,教師是客體,是外因,外因只能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樣對提高學習成績是有益的。
三是要注意興趣教學。興趣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是巨大的,當一個人對生活有興趣的時候,他就會覺得生活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鼓舞人去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表現出積極向上的品質。對學習有興趣的學生,他在學習上比那些不愿學而勉強學的要更為積極,更為堅持不懈,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在具體教學中也要掌握一個“活”字,即把課本上的知識結合到實際中去,選大家感興趣的生活中事例融合到教學中,如身在其中,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符合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點,對所教知識,學生能學得進,說得清,記得住。對學生在課堂內外提的問題應盡量認真給予解答。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有利。學生感覺到了學習思想品德的樂趣,就能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學而不厭。
四是努力營造活躍而不亂的課堂氣氛。太嚴肅安靜的課堂并不利于教學。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可使學生思維活躍,無壓抑感,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并能很好地理解新知識。理解了知識才能記得住,這樣教學效果才會好。這種方式,教師需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適應訓練,把握好尺度,否則容易走向反面——亂。
五要時常提醒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加以重視。近幾年來思想品德在中考中分值比例不高,很多學生視其為副課,往往上課注意聽,絕大多數能聽懂,但就是記不住,究其原因,是思想上由于客觀原因造成了不重視,課堂上有興趣學,課后則把精力主要放在主課上去了。因此,教師不但要重視文化知識的教學,而且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培養。
六要少布置作業。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看書、去觀察,多思考、多理解。安排習題課,面批作業,誰不懂,誰有疑問,都可以自由發言,這樣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了重點復習,又教給了學生的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七要引導學生勇于實踐——通過時政演講,理論聯系實際。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將課文基本知識與國內外重大時政以及學生思想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便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由上可看出,要上好一節課,課堂內外都要下工夫。當然,要上好一節課,教師的基本功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我們應盡量地將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有機地結合,并找出解決的辦法,努力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四川省德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