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同類型的學生通過建立合作小組從事學習活動,解決預設的問題,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這種理念運用到政治課教學中來就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強化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幾經波折,在此,把組建小組的實踐過程寫出來,旨在拋磚引玉。
一、小組合作探究過程
1.“千呼萬喚始出來”——小組合作萌芽階段
當我拿到新課本時,是躊躇滿志的,高一的學生有一定知識積累,而且注重個性的形成,小組合作探究能實現學生共性目標和個性發展的統一,一定很受學生的歡迎。我安排科代表把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沒想到第一節課就搞砸了,我原計劃讓學生談談對小組合作的看法和要求,在班上問了幾遍,全班鴉雀無聲,只能草草收場。我調查了才知道,學生已經習慣了政治課滿堂灌的形式,而且大部分學生來自鄉鎮中學,在陌生的學校環境里還不敢大膽嘗試。我采取一些有利于小組成員互相了解的活動,如自我介紹、生活趣聞在小組內分享等。又把小組人數縮減為每組四人,最多六人,一般是前后桌,每人都有分工。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應承擔的任務,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么。當然角色可以適當輪換,為學生創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者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2.“小荷才露尖尖角”——小組合作形成階段
當同學們熟練后,我把課前的五分鐘新聞播報改為小組輪流派代表上臺發言。有的小組采用了小品、相聲的形式,把新聞視頻引入課堂,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了。而問題也出來了:鬧哄哄的課堂上,不少小組實際上由個別成員包攬了幾乎全部的探究學習任務,其他成員則成為“看客”,致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而政治學科作為“輕工業”科目,不需要太多的基礎,沒有學困生,只有低趣生(對政治缺乏興趣)。為此,首先應做好低趣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動手,大膽發言,即使說錯了也要說出來;其次,在組內安排他們優先發言,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第三,進行指導時,應重點指導低趣生學習操作活動,了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操作困難。如,經濟學探究一《正確對待金錢》,由于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組織學生進行“金錢是天使還是魔鬼”辯論賽,我又特別做一些學生的辯論指導,全班學生都參與到辯論賽中,課堂相當成功,我初嘗“懶”的味道。
3.“一枝紅杏出墻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階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要讓學生的興趣保持一定沸點,就要激發學生把小組的成就看成自己的責任。我建議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小組起一個名字。“Noly 1”“我型我說”“挑戰者”……單從名字就感到酷味十足。科代表把競賽引入作業、上課發言、黑板報的競爭,在班里營造一種“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一次,班上有一位學生為找小組競賽資料,周末回家后偷偷背著家人去網吧,家人以為他的網癮又發作了,差點引發“家庭內戰”,后來證實了事情的真相,非常感謝我的引導。我這個老師當然是喜在心上,樂得“懶”洋洋。
4.“百舸爭流,競技風采”——小組合作成熟階段
在課堂上發現某個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得很成功,老師就要抓住時機,及時表揚,并讓小組長說說成功之道,在同學中豎起榜樣,同時使小組間形成競爭力。這時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合作交流的氛圍濃濃。在小組合作完后,經常性的進行小組比賽,可讓學習小組成員上臺展示他們的合作交流成果,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由此越來越強烈。當講到“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我采用了自我思考—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小結的方式,小組成員都參與了討論,假設多發行人民幣,會導致什么情景出現,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老師冷眼旁觀,善于引導,“懶”出結果。
二、小組合作評價方式
小組合作探究方式不能停留在熱鬧的表面,還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模式,才能發揮更大的實效。
1.平時表現:課堂上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答對者每次加1分,能提出有價值問題者加1分,課堂紀律良好的小組獎勵每人2分。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小組成員互相督促,遇到疑難問題相互探討解決,科代表在收作業時注意登記不交或遲交作業的同學,實行扣分制,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由小組長相互進行登記交科代表統計。
2.學習成績測評:將月考、期中、期末測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每次測驗之后,由各小組長統計各個小組成員的總分,然后由科代表進行全班小組排名,根據排名給各小組成員進行加分。同時,對于成績有進步的小組,每進步一個名次,全組成員加1分。
3.互相評價:期末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組組互評,評出“最有貢獻獎”“最佳合作小組”“最具創意小組”,全組成員加2分。
4.綜合評價:統計以上三項,對于突出的個人和小組,張榜表揚,報班主任備案,作為該生的綜合評價參考標準。
三、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反思
1.生生互動,共同進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過程中要面向每個學生,創設平等的氛圍,鼓勵學生揚長避短,同時也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幫助,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提高,鼓勵學生創新,形成自身的特色。
2.師生互動,“懶”中生趣: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創設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既要重視對整個小組的評價也要重視對成員個體的評價;既要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估,也要重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探究在課堂,快樂在課堂,“懶”教師要“懶”出課堂實效,讓學生會學、樂學,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育德,在課堂活動中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追求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1]滑欣然.淺談新課程下的高中政治教學[J].中華少年,2011(12).
[2]林志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政治課教學效益[J].
(作者單位 廣東省云浮市鄧發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