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二語”詞匯知識是動態的,因而其習得是復雜并且多層面的。“二語”詞匯知識分為接受型詞匯知識和產出型詞匯知識,包含詞形(發音、拼寫、詞性)、詞義(概念、指稱、關聯)和用法(語法功能和搭配)。
在中學英語課堂上,恰當地使用交際任務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詞匯可理解性輸入和輸出。交際任務通常被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型,例如單向和雙向任務,必須性和選擇性信息交換任務,封閉性和開放性任務等,交際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供給學生意義協商的機會。
在對詞匯習得方式進行的研究中,通過詞匯表的直接詞匯習得和通過廣泛閱讀進行的間接詞匯習得是主要的研究對象,而關于聽、說方面的間接詞匯習得的研究卻很少。因此,研究聽、說,特別是意義協商對“二語”詞匯習得效果的影響對英語課堂的詞匯教學很有指導意義。所謂意義協商,指的是在交互活動中,交流雙方可能遇到困難或障礙。為了克服交際困難,交流雙方要經過確定核對、澄清要求、理解核查等一系列意義協商的過程。意義協商通常包括理解核查、澄清要求和確認核查三種方式。
二、國外研究現狀
實證研究表明,意義協商是促進“二語”習得的一種有效方式。意義協商通過促進學習者對“二語”輸入的理解和結構劃分,對詞匯形式的獲得以及修正性的語言輸出來改善“二語”學習的條件、過程和結果。
意義協商尤其能促進“二語”詞匯習得,因為意義協商主要是關于詞匯方面的,很少是關于語法和形態的。實證研究表明,給學習者機會,就他們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意義協商能促進詞匯的習得。有輸出的協商互動不僅能促進接受性和產出性的詞匯習得,還能增加詞匯在大腦中的記憶時間。
作為影響意義協商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任務類型與意義協商的關系也早已被研究。Nunan(1991年)發現,不同的任務類型會促進不同的互動模式,并且某些任務類型可能更適合學習者的特定語言水平。
通過對任務類型的選擇提供意義協商的機會的研究表明,進行信息的交換對于課堂互動的產生是很關鍵的,比起選擇性交換的任務更能產生互動協商。此外,雙向任務要比單向任務產生更多的互動,封閉性的任務要比開放性的任務更能促進意義協商,這是因為當學習者在封閉性任務中遇到困難時比較不容易放棄。
三、國內研究現狀
在中國,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深入,詞匯習得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研究表明,通過交際任務過程中進行意義協商來習得詞匯是基于任務型教學的理念。中國的許多研究者都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選擇課堂交際任務(胡一寧,2005年)。
也有些研究是關于協作任務和意義協商對詞匯習得效果的影響的。張培(2009年)研究了協商型任務對詞匯習得效果的影響,他指出,協商型任務是促進詞匯習得的一種有效方式。
馬冬梅(2004年)指出,任務類型和交際任務的水平是影響意義協商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當學生進行困難的任務時,例如封閉性任務和雙向任務,他們必須更多地注意任務的完成方面,從而導致了語言上的不清楚或是表達上的錯誤,而這種誤解就會導致意義協商的產生。
四、總結
本文旨在探討任務類型與詞匯習得效果之間關系的研究現狀,從而為現在的中學英語教學提供一種有效的詞匯習得途徑。筆者認為,交際任務為學習者認識、協商、評價和運用新詞提供了有意義的和即時的環境。意義協商尤其能夠促進豐富的語言運用和詞匯習得,因為做任務的過程要求學習者不斷地增強注意力,從而能使詞匯在大腦中記憶更長的時間。此外,協作任務能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動機,從而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Nunan, D. 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TESOL Quarterly, 25(02): 279-296.
[2]胡一寧.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設計教學活動的實踐性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2005(2):44-48.
[3]馬冬梅.影響互動性交際中意義磋商的主要因素:二語習得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7):32-36.
[4]張培.協作任務:詞匯習得的有效途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1):37-40.
(作者單位 連云港市海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