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搞好作文教學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作文是中學生個體生命整體成長性、創造性的表現,是個人思想修養、生活經歷、知識積累和文學技巧四個方面為主的自身素質的綜合表現,一篇作文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的精神生命。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我認為本質上就是學生寫作要個性化,即寫真我、抒真情,這樣作文才能展示獨特的魅力,放射出絢麗的光彩。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作文的個性化教學。
一、引導學生做到“三真”
所謂“三真”就是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萬物皆可入文,底蘊全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感受,才能顯出真正的個性,從而具有新意。真情實感是作文的生命,任何創新作文都應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寫出一個“真我”,要求學生說實話、心里話,而不是說假話、套話、違心話。這既是作文個性化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碼要求。讓學生做真人、抒真情,就必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人性之美并追求人性之美,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個性化的作文就在我們身邊,在學生的心里。在平時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面對事物,用心去感悟,用情去理解,積累鮮活的生活素材。那么,個性化的創新寫作就會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情感也是很豐富的。為了能發掘他們的寫作潛能,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生活,關注生活熱點。
二、抓好平時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樂趣
新教材在開放性學習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設計了許多開放性的練習,這些開放性的練習,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而且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開放性練習,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多角度解讀,而且個人在作文的個性化寫作上也得到了有效的練習。同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把他們放在與教師平等的地位上,通過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隨著學生學習的節奏日益加快,生活內容日益豐富。學生作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范圍也更廣、更實際、更生活化、更具實際性。如,當學生丟失了心愛的文具,教他寫一篇充滿感情的“尋物啟事”;當他自己做錯了事,傷害了友情時,建議他書寫“歉意卡”;當學生對班級建設有好的建議時,教他們寫“建議書”。作文也可以結合活動,如新年快到了,鼓勵學生為聯歡活動寫話劇、小品,也可以編寫新年祝詞;觀看電影后,讓學生寫“電影評論”;準備開家長會時,讓學生寫“給父母的一封信”等。這些多種多樣、別致有趣的作文訓練形式,不僅能使學生在興趣中寫作,在寫作中盡興,而且還把作文與活動、作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作文時應該應生活之所寫,應生活之所用,為真情而寫作,為實際而寫作。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讓作文成為他們抒發情感的園地,讓作文張揚他們的個性風采。
三、尊重學生的習作及個性化的評改
個性化的文章離不開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來源于學生的發現。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發現,并引導學生去發現。要讓學生想寫,又有寫的,這樣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情動于衷而發之于外,理也就從心田流淌出來。因此,我們在練習寫作中要放得開,讓學生寫最能打動他的東西,最想寫的東西。如,話題作文就可使學生在習作之路上大開綠燈,使其思維暢通無阻。試想,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不同,因此,作文所展示的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為什么要去統一呢?寫文章的目的,只是為了抒情寫意,這個過程應如行云流水,行于當行,止于當止。我也明確地告訴學生“作文無禁區”“文無定法”,大膽思考,大膽為文。形式上不做要求,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具體的字數等不做嚴格的規定,在時間上也不做嚴格的規定,課堂上的作文可以延續到課下。這樣,學生才會亮出真實的自我,他們的作品才會充滿生活的原汁原味。在作文教學中,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鼓勵學生寫真話作文,盡管格調不一定高雅,要的是真情流露;鼓勵學生寫時代作文,盡管觀察不一定敏銳,要的是能融入時代的洪流,只有放開了學生的手腳,學生的個性、才情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現。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個性給予特別的關注,在指導學生練習的節奏和氣氛中,要密切關注學生隨時迸發的個體性思維火花。尤其是在作文評改中,盡量把寫作評價和修改的權利還給學生。寫作文好比辛勤地播種、耕耘,而修改和講評則好比收獲、儲藏,這兩個環節是互相關聯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是作文的創造者,也是第一個閱讀者。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自己動手修改文章的能力,可以采用自改法、互改法、擱置法、齊改法修改學生的文章,沒有經過修改的文章就不要交上來。這樣,就逐漸讓學生養成了一種良好的自我修改和自我評價的習慣,增強了他們寫作的責任感。尊重學生的習作并讓學生自改作文本身就是作文教學的人性化設計,用這種觀念去指導作文教學,才能讓學生盡情表達其客觀感受,寫出個性的文章。
四、賞識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每個學生的情況千差萬別,如果對每個學生的指導毫無區別的話,其收效是微乎其微的。有的指導須是粗放式的,有的只能精耕細作。教師對每個學生要有恰如其分的賞識,我認為這也是作文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學會欣賞,多一些賞識的微笑,多一些激勵的語言,學生就會更加自信、自強,不斷地追求成功。及時肯定學生獨特而新穎的創意表達,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教師,應當跟上時代步伐,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學生在想什么,想知道什么。教育學生時,首先要把學生當成知心朋友,民主、平等相待,始終傾注愛心,時時處處關心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情操和價值觀、人生觀。這樣,他們會更自信,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激勵的語言是激起他們寫作興趣的催化劑,是觸發他們寫作動力的橋梁。教師只有用賞識的積極態度,多層面、多角度地評價學生,讓學生在愉悅中寫作,才能讓他們真正敞開心扉。
總之,作文要表現生活,而寫作又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我們要勇于放開學生的手腳,并為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平臺,使他們寫出內心所想,抒發內心所感,寫出真我,表現真情。這樣,學生才能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個不同的“我”,展現出他們各具特色的精彩生活,這才是創新寫作教學真正的源頭活水。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101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