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生對某種事物產生動力的傾向,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而且興趣學習還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把學習當作愉悅的享受,從而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實際中,教師要努力采取靈活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一、提高語言藝術的感染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物理這門學科本身機械難懂,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平淡無味、呆板單一,學生肯定不會感興趣。相反,如果教學語言既詼諧幽默,又具有邏輯性與科學性,學生肯定會高度重視并認真聽。我提高自己語言魅力的方法是在課堂上引入“成語典故”“哲理故事”等,如,在講“平面鏡”這一節時,我先引入童話故事“猴子撈月亮”與成語故事“杯弓蛇影”,讓學生對平面鏡有初步的印象。又如,學“光的直線傳播”時,我為學生講述“鑿壁借光”的故事。故事的引入使課堂氛圍立即變得輕松、愉快,學生能更快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有趣的故事正迎合了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生的心理,他們的興趣很容易就被激發出來了。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通過創設情境、提出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初二物理課本引言中介紹了很多生動、有趣的物理現象,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物理現象創設情境,力求第一節課就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平時,要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實例進行物理教學。例如,對一片落下的樹葉,人們不以為然,但對從高處落下的磚頭,人們往往望而生畏,讓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又如,學習“變阻器”前,教師讓學生觀察電視機上用于調節屏幕亮度與聲音的各個旋鈕。學生對這些生活現象很熟悉,但要他們進行解釋卻很困難。所以教師要做有心人,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有效組織教學,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挖掘物理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以飽滿的熱情與熱愛物理學科的情趣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的奧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目的出發,融入最新的教學理念,廣泛收集物理學科的最新成果,精心設計、巧妙包裝每節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根據物理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物理知識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調查法、文獻法等方法,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式、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科技的進步,先進的教學媒體走進了課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電腦等先進教學設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查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在教學“物體的浮沉條件”時,我首先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討論“雞蛋放入水里是沉入水底還是浮出水面”這個問題,學生討論得很熱烈,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整個課堂氣氛濃厚。為了得到這個問題的結果,我利用多媒體實物展臺做演示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實驗過程如下:把一只生雞蛋投入水杯中,雞蛋沉入水底;再把這只雞蛋投入到濃鹽水中,雞蛋卻浮在了水面上。通過投影儀,學生在大屏幕上真切地看到了實驗的過程與結果,都感到異常驚奇與興奮,原來雞蛋在不同性質的水里有不同的反應,真是超乎自己的想象。演示實驗營造出了學生參與探究的熱烈氣氛,借此機會,我引導學生用橡皮泥、塑料小球、金屬球、水、鹽、彈簧秤等器材自己動手做實驗,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在如此熱烈氣氛的感染下,每個學生都大膽參與,自主思考,分組討論物體浮沉的原因并思考存在的內在關系,當學生感到困惑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引導,也可以通過播放實驗錄像加深學生印象,引導學生探究并揭開謎底,使學生完成猜想—觀察—思考—探究—收獲的思維過程,為自己的探究結果被老師、同學認可而倍感自豪。本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問題更加直觀、易懂,學生興趣濃厚,學習氣氛活躍,形成了師生互動的學習高潮,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廣大物理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 安徽省懷遠縣火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