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質量的提高,單靠滿腔的熱情或蠻干都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只有遵循教學規律再加上靈活巧妙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各種素質。我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是按如下方法去做的。
一、認真備課、吃透教材,隨時答復學生突發性的提問
語文課有四種類型:導讀課、閱讀課、欣賞課、選評課,而導讀課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所以,把全部精力放在導讀課的備課上,由文章涉及的有關作品、作者介紹到文章的篇章結構,再由文章的字、詞到短語、復句以及有關的疑難問題備課時都要想到。
二、精講導讀課,下放其他課
我根據四種課型以四種不同的身份出現在課堂,導讀課我唱主角,講完文學知識就分析文章結構,在分析過程中根據體裁的不同穿插關于寫作方面的知識,真正把學生由“學懂”導向“學會”和“會學”。而閱讀課就下放到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講,模仿老師講課的方法挖掘課文,以提高他們的講讀水平。
而“欣賞課”就更活躍了,我又真正成了一名裁判員。我事先出好題,把男女生分兩組,計分搶答。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至于“選評課”,我就讓學生自己在課后的讀書隨筆中評價一番,這也無形中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三、認真及時地批改作業,并進行嚴格的單元考試
課堂活了,學生負擔輕了,并不等于不要作業,多年來我對學生作業絲毫沒有含糊過,每課課后都有“讀書隨筆”,要求學生課課必寫,這就拓寬了小作文的范圍。另外,在每單元結束后,都進行了嚴格的單元測驗,考試結果公布出來,既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又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四、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語文小組共有學生20名,除假期外,我們的活動從沒間斷過,學生天天盼著小組活動。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針對某一篇文章、某個論題進行的講述;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口頭表述的即興演說、小品表演等等。每次活動學生都盡情發揮,既提高了他們組織語言的能力,又培養了孩子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為了鞏固當天所學知識,我就利用班活動讓那些擅長演說的學生把課文用演戲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就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既培養了學習興趣,同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從點滴做起,從學生的興趣點著手,采用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使學生玩在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遵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