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由于它的抽象性,不少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教師也是這么認為,認為教數學比教語文難。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可以以你對數學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給數學加上生活意義上的理解,使你的學生喜歡你的數學課。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密切聯系生活,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產生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和興趣。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教學中,可以對教材所呈現的情境和信息作適當的改編,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如何使教學內容跟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例如,一年級講完“10以內數的認識”后,設計以下練習:(1)我今年 歲;(2)一星期有 天;(3)我家有 口人;(4)我家的電話號碼是 。這些練習都跟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習活動倍感親切。
再如,教學“求平均數應用題”時,根據前不久舉行“全鄉文藝會演”中班上獲獎的事實,設計一道評委打分的生活算題:我們班表演的舞蹈節目,7個評委給我們打的分是:9.3、8.6、7.4、8.3、7.8、8.8、9.0。你能求出這個節目的得分嗎?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評委給節目打分后,是怎樣算節目最后得分的,學生會說出很多,由于學生中有人參加過節目表演,還有的學生做過主持,容易理解實際算分時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求平均數的習慣做法,可能還有不少學生還從電視上看過一些比賽打分的情景。對于這些生活中的數學原型的認識,能極大地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學生萌發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是一種有意識的認識活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意識的強弱,往往依賴于對這種活動的情感認同,有了情感認同就會產生興趣,學生就能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們應該努力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1.創設導入情境。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元旦快到了,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新年禮物,想看看是什么嗎?(賀卡)這時,同學們興致盎然,注意力集中,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老師帶給大家的是什么禮物。于是,教師在學生的興奮中拉開了這節課的序幕。
2.創設懸念情境。思維從疑問中來,學習中有疑問,才能有求知欲望。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設置懸念,揭示矛盾,觸發學生追根尋底的迫切心情。這樣就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一課時,老師先在黑板上出示:個位上是3,6,9的數都能被3整除。然后讓學生齊讀一遍?!袄蠋?,不對,13個位上是3,13不能被3整除?!濒旀f。兩個,三個……大部分同學都對這句話產生異議,老師又問:“誰能說出怎樣的數能被3整除嗎?”學生顯然說不出來,老師又說:“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看看老師能否很快說出它是不是被3整除?”學生說出的每個數,老師都能判斷正確。這時,學生學習情緒空前高漲:這里一定有規律,我們一定要找出來,揭穿教師的秘密。這樣,學生就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掌握了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
3.創設游戲情境。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的小游戲既有助于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內外的實踐證明,科學地采用游戲教學將大有裨益。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采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小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我創設這樣一個游戲情境,發給每位學生寫有小數的卡片(如上面寫有1.80)問:“誰是我的好朋友?”拿著和老師相等數(1.8、1.80、1.800等)卡片的學生就舉起手中卡片說:“我是你的好朋友?!边@樣,學生就在輕松愉悅中掌握了小數的基本性質,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鼓勵學以致用,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也不例外?!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币虼耍诮虒W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數學思考,使學生“領悟”出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如學習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征”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課凳桌修理;又如在講完“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后,設計“我來設計值日安排表”活動,使學生知道全班有35人,每星期有5天要安排人打掃教室,每天安排7人。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設計很認真、仔細,教師評出了前五名,并進行頒獎,把設計最好的貼在墻上,學生每天都按他的設計打掃教室。這樣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變成了能力,他們充分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總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科感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西省寧都縣對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