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表現(xiàn)在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體現(xiàn)在“教”的有效性上,也體現(xiàn)在“學”的有效性上。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了將近四年的小學英語學習,他們將步入中學英語學習,所以,我們認為在小學英語學習的最后階段,尤其是臨近小學畢業(yè)考試的復習課,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提高復習效率,讓復習課具有有效性,顯得特別重要。提高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如何使學生在復習課中學得輕松又有效。
一、小學六年級英語復習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復習方式阻礙了有效性教學
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復習就是把課本內(nèi)容按新課教學的方式重新給學生教一遍,這不僅不能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而且使學生有“炒冷飯”的感覺,從而導致學生對復習課漸失興趣,提高復習效率也就無從談起。
有的教師為了追求片面的分數(shù),開展以資料為主要載體的復習教學。這樣的復習方式,不僅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而且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厭煩心理,從而影響了復習的效果,而且對以后的英語學習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2.復習準備降低了有效性教學
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每節(jié)課必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復習課也應達到這樣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師認為上復習課沒有必要像準備上新課那樣去準備,沒有及時對復習內(nèi)容進行梳理,不能讓復習課成為小學英語與中學英語的銜接,也就不能對復習課教學進行合理的安排,使教學失去了該有的有效性。
二、如何使復習課有效
1.正確理解復習課的有效性教學,從而提高有效性教學
小學英語復習課是鞏固知識和技能,并能達到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做到“溫故而知新”。有效性教學要求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既關注學生目前發(fā)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學生通過復習課的學習,獲得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進步。
2.制訂周密、系統(tǒng)的復習計劃,提高有效性教學
周密、系統(tǒng)的復習計劃是保證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前提。為了避免盲目的復習及改變“費時低效”的狀況,有必要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用以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在制訂復習計劃的過程中,要把單詞、句子、閱讀、聽力和書寫這五方面的復習內(nèi)容合理安排,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使學生在這五方面都有所提高,且要注意因人而異地復習側(cè)重點。所以,無論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還是在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方面都要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引導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復習課變得生動、活潑、有效。
3.嘗試改變復習課的固有模式,提高有效性教學
在英語復習中,教師往往會針對復習課本身,而忽略掉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復習中補充新的語言知識,滲透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實際的英語知識,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一些簡單的中學英語知識。
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復習英語,將復習內(nèi)容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完成,增添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匯總知識點,編成朗朗上口的詩歌等形式,這都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有效性教學。
4.教師及時反饋復習課信息,提高有效性教學
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曾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jīng)達到。”及時地進行教學反饋是提高有效性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或執(zhí)行后把真實情況反映出來,從而使學生達到最佳狀態(tài)去接受知識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激發(fā)學生復習興趣,提高復習效率,即提高有效性教學
興趣是提高復習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師應結(jié)合所復習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目標,借助實物、圖片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學生有興趣參與課堂復習。
教師還可以以教材為依據(jù),運用多種復習方法,使學生始終熱衷于復習課學習,并且通過復習課的學習,增長了知識,對以后的英語學習更加感興趣。
總之,復習課教學也是有計劃、有目的、有交流的師生互動過程。教師要在復習課前做充分的準備,不但準備關于復習課的思維模式,而且要準備復習內(nèi)容的整理、歸納、概括,使自己胸有成竹,這樣才能上好每一節(jié)復習課,同時讓學生在這樣有準備的復習課堂上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是學習英語的技巧和他們繼續(xù)學習下去的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小學英語學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航,而六年級的英語復習課是對四年的小學英語學習的回顧與總結(jié),為他們將來的英語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這也要求教師對小學六年級英語復習課有效性教學進行不斷地深思。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趙世開.學習外語的漫長道路[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05).
[3]鄭新民.變革中的英語教改:探究教師信念與課堂教學之關系(英文)[J].TeachingEnglishinChina,2008(01).
[4]章凱,張必隱.興趣對不同理解水平的作用[J].心理科學,2000(04).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zhèn)潘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