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話題:不管學生的素質如何,教師都要讓每個學生有所提高。想一想,自己一直是努力這樣做的。作為長期堅持在中職數學教學一線的教師,近些年,我讓自己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數數
中職學生不能正確運用數學概念解題,不能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曾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個游戲:兩人一組,面對面,其中一個人用語言或動作把自己看到的字或詞語表現出來,不能直接說出那個字或詞語里含有的字,但是可以告訴同伴有幾個字,直到同伴猜出來。例如,判斷函數的單調性,當某個函數是奇函數或偶函數時,學生都可以正確表達,但是如果這個函數是非奇非偶函數時,學生經常錯誤表達為“非奇偶”或“非奇非偶”,這個時候教師用數數的方法,提醒學生是6個字,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二、學會記憶
我們經常提到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再深究一下,其實是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經常出現在視線里的東西,自然會形成一個印記留在腦海里。而黑板或屏幕上教師認為是重要的知識點,雖然都會停留的時間長一些,但也會隨著下課而消逝。通過例題、練習、習題、單元復習等解題過程多次翻閱課本,學生經歷看到、寫出來、用到這樣的過程體驗,較好地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同時,在一次次翻閱書本、運用知識后,也懂得了閱讀的方法和重要性,養成閱讀的習慣。
三、學會重復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擅長的方式不同。有些人聽到就會,有些人看到就會,有些人做一次就會。中職學生聽老師上課講一次就會的不多。我主要采用了兩種重復方式:一是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的時間重復練習或講解;二是用多種方法講解同一個問題。時間上的重復使學生加強了記憶,避免了同一時間反復講解的煩悶;一題多解讓每個學生選擇到自己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方法,同時拓展了思路,開闊了眼界,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四、學會思考
中職學生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但有時候也會因此產生一些易錯難糾的錯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嘗試進入學生的思維模式,從而有效解決了一些此類問題。例如,學生總會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1”得“x>±1”。本來好好的講到這種情況下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口訣“大于取兩邊”解決,可每每碰到還是改不過來。經過了解和思考才知道,學生是由方程“x2=1”得“x=±1”,而造成上述錯誤。找到了原因,避免它就不難了。
自古以來,教無定法,中職數學課堂更是如此。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課堂上,我通過數數、記憶頁碼、重復講解、換位思考等方法進行教學,看到學生們重新抬起頭,敢于直視我自信的目光,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
參考文獻:
曹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上海教育,2011(6).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