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南寧每年所舉辦的中國—東盟貿易博覽會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也正因為如此,中國與東盟,特別是泰國、越南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對泰語、越南語的人才需求也呈上升趨勢。
一、以西部地區為輻射圓心,提高學生越南語學習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首先,隨著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廣西南寧成為與東盟各國發展經濟、文化、政治貿易往來的橋頭堡,由于獨特的地位條件和深厚的東盟文化淵源,作為廣西區內的各大高校應該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條件開設東盟語言課程。一門課程的引入并不只是為了促進學院的自身發展,而是如何拓寬教育發展的路子,如何提高辦學質量,如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大問題。其次,學生對越南語學習熱情與學習條件之間的悖論。作為學生而言,看到了東盟自由貿易區不斷發展對于東盟各國語言人才需要這一情形,因此,對越南語學習熱情高漲,但目前許多學校所能提供的越南語學習條件令人擔憂,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由于時間關系,課程數量安排較少,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僅僅只能算是對越南語的入門,學生沒有足夠時間深入到課程之中。第二,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口語方面得不到適當練習。因此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成為越南語學習的重要任務。
2.可行性
首先,在西部地區,特別是廣西地區,一方面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人才發展提供的機遇,一方面是各大院校為了自身發展所創設的東盟語學習氛圍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語言表達技巧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廣西與東盟各國在民族文化和地理上都有著親緣關系,長期的邊民貿易使地區之間的風俗極為相近,這就無形中在人文上形成了優勢。其次,從語言淵源上來看,越南語與粵語同源,因而在拼寫和發音上都具有相似性。因此,以廣西為圓心進行越南語教育具有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越南語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
1.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語言學習本身很枯燥,因此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結合越南語課程特點,設計教學目標,通過音像資料和各種雜志書籍拓寬學生對信息的了解途徑,在組織加工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在教學內容學習中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現。在教學中要抓住重點,總的來說,越南語的學習是一種語言學習,語言的基礎是語音,而越南語對于學生來說還有困難,那就是越南語屬于小語種,在之前學生沒有接觸過,因此以怎樣的方式開展越南語語音教學工作,其語音工作內容是什么都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比如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小班教學,糾正學生發音技巧。目前,越南語的教學工作一般都是在廣西地區開展,在這里很多學生都是來自于兩廣地區,他們由于地緣上的親近,其方言與越南語的發音相似,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對語言的掌握就更加容易。而對于外省生源,則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學生越南語的學習打下基礎。
2.開發新的教學模式
越南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相比英語而言更容易理解,因為越南語和漢語屬于同一語系,兩種語言存在一致性。如果教師能夠將學生已有的漢語知識轉化為越南語知識就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對越南語知識整合并記憶。但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中國學生雖然對母語很了解,但是漢語語法基礎知識卻相當匱乏,學生分不清句子成分,這就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后續翻譯以及造句的學習效果。越南語的語法有與漢語語法規則相近的,比如都把一個句子的重點放在前面說,而漢語的中心語則往往是滯后的。作為教師應通過中英文語法的對比教學,讓學生能夠從熟知的語言語法規范中走出來,強化學生記憶、理解,為學生對越南語學習開辟一條捷徑。
3.全方位對學生語言感受進行培養
外語是一種工具,其學習并不是象征性的教育手段體現,而主要是學生能夠使用這樣的方式達到對語言的運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創造語言環境,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到越南語。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周安排一到兩個學時觀看越南語電影,使學生在討論式的學習中獲得語感,并且通過簡單的越南語對電影做出評價。這樣,一方面提高聽力,一方面提高說話的能力。越南語教學工作和開展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做越南語即日匯報,匯報內容不做限制,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簡單句子的掌握能力,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外語學習脫離不了詞匯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材料誦讀中找到語感,找到學習技巧。作為學校也應大量購置越南語學習的相關資料,為學生深層次閱讀提供條件。學校定期組織關于越南語學習的翻譯大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將理論用于實踐提供平臺。
4.更新教材,與時俱進
越南語屬于小語種,相對于英語而言,在教材上具有的選擇性不多,且針對性較差,教材單一甚至空缺的現象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由于北京等地的教材沒有針對性,作為教師可建議學校選購廣西民族大學的教材作為參考依據,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及越南語教學大綱,自行編寫教材。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能夠適應的教材范圍內學習。這樣的過程是互利互惠的,青年教師在教材的編寫中逐漸積累經驗,為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提供了途徑。
5.合作辦學,“送出去”和“引進來”模式
外語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語環境,作為學校可以通過合作辦學,兩年或兩年半學生在國內學習越南語基本知識,一年或半年在越南通過文化及語境的熏陶提升越南語。而作為與該校簽約的越南學校也可以采用此種模式輸入越南語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在國內的基礎階段越南語學習也能保證學生與越南文化的零接觸。這在無形中為學生創造了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升了學生越南語的學習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與越南等國互邀專家做訪問報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6.創造機會和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在課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比如每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都會招募一批越南語志愿者,這就為學生的社會學習提供機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也為其未來發展準備了條件。
三、結語
語言是一種工具,對于語言的學習不可能短時間完成,語言的學習也不僅僅是語言本身,而是對于文化的具體性學習過程,因而越南語的學習是一個系統文化工程。
為了加快對越南語學生的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不斷對其進行研究,以形成優化培養方案,提升學生語言能力。而如何提高則要根據每個高校的不同實際情況進行,不能盲目開課,不能急于求成,因為語言教學工作的實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積累中獲得。
參考文獻:
[1]黃錚.西部地區大學生越南語語言學習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J].內江科技,2010(10).
[2]李嘉燕.淺談中介語石化現象及提高越南漢語教學的相關建議[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