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新教材加強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訓練,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年來,轉眼已經完成了一輪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循環教學,我盡力把新課程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有收獲,也遇到過一些問題。新一輪的征程已經起航,為使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梳理、探究,總結如下:
一、遇到的問題
1.教材的問題
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更加不系統;在教學內容方面刪除了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圖表,課堂活動明顯增加;部分內容高度概括濃縮;新課程的名詞、概念、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
與傳統的“教教材”不同,新課程的理念是“用教材教”。新教材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啟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不是面面俱到,向學生灌輸。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如何有效地組織好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2.教學方法的問題
新課程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用“引導—探究”法來學習地理知識,需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基礎,思維層次較高,實際操作中受到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生活經驗缺乏及思維習慣不良等影響,該教學方法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探究、討論時間,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較為費時。
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引導問題,這就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和應變能力,設計的問題必須既有梯度又有啟發意義,從而令學生產生相應的探究興趣。如果這些條件不充分的話,實行起來就比較困難。
3.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方式問題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受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嚴重脫節,部分學校師資配備不合理,中考指揮棒的導向等影響,地理成為雜科副科,學生的初中地理基礎薄弱成為高中新課程推行的一大障礙,課時緊、任務重,高中新課程不得不負重前行。
初中生依賴性強,習慣于教師傳授知識,養成了“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考試考什么”的學習模式。由于知識簡單,對知識的了解和記憶成分較多,“被動記憶”的學習方法在初中很有成效。而高中教材內容多課時緊,學生必須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以老一套的方法對待高中地理學習,結果“學了大量的知識點,背得很熟,用起來不知從何下手”,有的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和掌握正確的聽課方法,聽不懂跟不上,窮于埋頭做筆記,不得要領,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從被動記憶向自主探究轉變的過程中出現了拐點,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怕學,感到深奧難懂,導致興趣漸無。
二、解決問題的措施
1.教學要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高中地理課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教師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例如:上《城市的交通運輸》一課時,用贛州市區的交通圖代替課本中的香港交通圖來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學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當然就不一樣。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把握學情,設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幫助教師胸有成竹揮灑自如地組織教學。制訂教學目標時,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客觀及時地了解學生實際,精心探究教材體系,明確課標要求,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是鼓勵學生走向成功的關鍵措施。鑒于地理知識紛繁復雜、頭緒多、空間交錯的特點,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空間概念,不可片面追求速度,寧愿先慢后快,形慢實快,尊重現實,循序漸進。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教師授課有章可循、重點難點突出,學生學有所得,也更樂學、愿學。
3.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更新課堂教學方法
新課程提出教師要轉變角色,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填鴨式”的課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教師應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轉換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主角。例如:在講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引導學生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治理方案,通過案例拓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各方面能力,還可以使學生自己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新課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只要我們積極探索、善于思考和學習、不斷總結完善,新課程高中地理的教學改革一定會成功。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康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