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語文教育也不例外。如何構建有效的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打造為學生打好文化底子以及充滿詩意、智慧、靈動、使學生有精神享受的課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職業高中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運用能力比較差、自我約束力散漫這一現狀,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是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職高語文教師所應該追求的。
在教學中,我大膽嘗試,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刻苦探索,總結出一些粗淺的做法,現歸納如下。
一、教學行為的轉變
教師真正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本來書上明明寫著的知識點,教師唯恐學生不知道,不厭其煩地講解。如果既講得多,又不得要領,課堂就變成了教師不顧對象喋喋不休的自我傾吐的場所,學生沒有了思考的空間和說話的權利,剩下的只有被動地接受,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很自然的就被忽視了。
二、教師要解放思想,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
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放權”。把提問權交給學生,是開啟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讓學生提問,這樣,他們提的問題往往會有針對性。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會成功的愉快,從而使課堂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指導、討論、思考方面都分層要求,把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學習資源的開發與配置到學習結果評價的過程,都表現為小組內的交流、研討,它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口語交際能力、探究能力。
四、培養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使其主動掌握所學知識,以期達到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較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要具體進行:知識遷移訓練;聽說訓練;閱讀訓練;思寫訓練。
知識遷移訓練、聽說訓練由特定的同學擔任主角。事先將全班同學橫行、豎行或學號排好順序(如第一步訓練按橫行順序,第二步按豎行,第三步按學號),每節課的第—步由誰做主角,學生自己很清楚。在訓練的各環節中,教師適當地加以啟發、點撥、評講。這樣,一堂課的主題活動就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語文訓練,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中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像導演,學生則是演員,教師適時地進行講解,從整體上把握,作全局的安排,而真正的演員——學生,才是表演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
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
六、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口語交際
口語是職高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上好口語課,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我們探索的一個內容。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和人進行交流,充分考慮交談對象的身份、知識修養、心理等。每一節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本課導入語。主題活動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并口頭表達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話說好,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達到說話的目的。
(作者單位 山西省襄垣縣職業技術學校)